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对媒体宣布:经过不懈努力,贵州省2012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一举摘掉了戴了12年之久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全国第一”的“帽子”。(1月4日新华网)
其实,“煤矿死亡人数下降58.1%”“百万吨死亡率下降61.6%”是两则不折不扣的好消息。因为无论步伐快慢,数据起码反映出贵州省煤矿生产安全形势的确在逐渐好转。但这个原本对当地政府十分有利的数字,却被人为蒙上了“邀功报喜”的阴影。根据媒体报道,贵州省安监局长李尚宽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说,“贵州煤矿安全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功摘掉了全国第一的帽子”,“收到了明显效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
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矿事故死亡率之高已是世界罕见。据估算,中国平均每出产1亿吨煤,将死亡67人,而世界产煤量第二的美国,其死亡率仅为2.5人/亿吨煤,仅为中国的27分之1。而作为世界第三大产煤国的印度,其死亡率也仅为19人/亿吨煤,是中国的4分之1。从死亡率来看,中国当下的煤矿生产安全水平相当于印度20年前的水平,或美国50年前的水平。
如果具体谈到贵州,则更是无任何可喜之处。作为产煤量即将成为全国第4的省份,却连将矿难百万吨死亡率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的目标,还需要“力争”在2020年实现。一个分母迅速膨胀的分数,为何难以变小?正是因为贵州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竟高达0.62,甚至原本是准备在3年后实现“下降到1以下”目标的。要知道,不少世界主要产煤国的百万吨死亡率,都已经降到了0.1以下。
贵州如此畸高的死亡率绝不是什么政绩,即便连续12年矿难死亡人数全国第一的帽子摘掉了,也不过是对历史欠账的恶补刚刚开始。冰冷数字背后是一条条生命正在消亡的现实,如果主管领导仅因为沉疴稍解就沾沾自喜的话,也就不难理解网友为何对一条新闻通稿如此不依不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