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61125535n7735a998e338&690慈母重教塑英才" TITLE="[原创] 慈母重教塑英才" />
http://s2/middle/61125535n7735a9bac3f1&690慈母重教塑英才" TITLE="[原创] 慈母重教塑英才" />
《慈母重教塑英才》
综观古今中外,“母亲”一直是个神圣的、伟大的称谓。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我们的古训中也历数了母亲的十大恩情:
第一、 怀胎守护恩;第二、 临产受苦恩;
第三、 生子忘忧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
第五、 回乾就湿恩;第六、 哺乳养育恩;
第七、 洗濯不净恩;第八、 远行忆念恩;
第九、 深加体恤恩;第十、 究竟怜愍恩。
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总编范敬宜是位多才多艺的大才子,他是范仲淹的28世孙,苏州人。范老生前曾谈起,母亲的教诲对他一生的影响。1984年,他调北京任文化部外文局长,将喜讯报母亲时,母亲的回信只有8个字:“位高坠重,君可休矣。”1986年,他到上海探望病中的母亲,当地《文汇报》总编派了部车送他上车站,母亲闻知大怒:“你不在《文汇报》工作,凭什么要人家派车送!”严苛的范母不断棒喝,发出震聋发聩的警告,训导出如此优秀敬业的儿子。
说到慈母,有很多是面严心慈的。我有位钟姓的老同学,其母也如范母般时时敲打他,丝丝入扣,毫不放松,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家庭话费的月月纠查。钟母是位老教师,从小对儿子严苛是出名的,上学堂时,钟同学的字像钢版刻出来似的,工整有力。如今钟同学年近四十,任地方重镇镇长一职,做事严谨有序,威望甚高。但钟母依旧对儿子的管教不松懈一分,平素节俭的她深恶痛绝铺张浪费。她对儿子的通讯费用是有严格限定的,若发现超支,她必会去电信部门拉清单,一条条同儿子细掰,并加以严厉训斥。有一次,我曾劝说钟母:“您儿子已经这么大了,也是一方父母官,您好歹给他留点面子,有些生活小细节不必太强制哦。”她正色道:“不管他长多大,做什么官,在我眼里他始终是个孩子,我必须管到底。”听钟母一席话,我想:如果家家有严母不停鞭策,那些想渎职想偷懒的官儿定减了不少。
http://s3/middle/61125535na8196883fa92&690慈母重教塑英才" TITLE="[原创] 慈母重教塑英才" />
再说一位可敬的母亲--费母。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是苏州吴江人。他的母亲杨纫兰女士当年是妇女界先进人物,她非常了不起,在清末民初就开风气之先,在吴江首创蒙养院。在家庭经济拮据情况下,费母要求子女根据历年的日用账进行统计分析,按各项支出画成曲线列表,并将红线标注的教育费用高居列表首位。她的理财原则是,必须先扣除教育费用,然后余额用于其它项目。在重教的家庭熏陶下,费氏五个子女都培养成才,均有建树。费孝通的名望更是蛮声海内外,他的姐姐费达生女士也成绩斐然,成一代蚕丝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当代黄道婆。
http://s10/middle/61125535na82ba4cda669&690慈母重教塑英才" TITLE="[原创] 慈母重教塑英才" />
历史上最伟大的慈母是孟母,《孟母三迁》的故事成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孟轲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她克勤克俭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成就一代儒宗孟子,得万世敬仰。孟母也成为名垂千秋的模范母亲,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并列为“中国四大贤母”。
一位哲人说:“大多数社会问题都是由脖子上挂着钥匙找不到妈妈的孩子造成的。”可见,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母亲站在了教育的最前沿。社会需要不断补充人才,需要更多的精英来推动前进的步伐。重视母教,尊重母亲,提升母亲的综合素质,是这个时代快速进步的不可或缺的源头。
备注: (配图网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