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台风及其他

分类: 日常琐事 |

周四晚上在外砂堤附近的烧烤店用餐,然后,隔天就感觉脚拇指有些别扭,这样就是痛风来敲门了。
什么原因,心知肚明。
兵来将挡,无需慌张,不过战术上还是要有讲究。
需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超量饮水,喝到比平时多上两三次洗手间,这样来自我调节。
初期发现,又有条件多喝水,药物就可以不用。上一次的萌芽好像在两年前,也是夏天,在深圳,初始有感觉,就是没在意,渐渐发展到相对的深层次。到第二天时单纯的补水已经无法消除,有加剧的迹象,只能稍微忍受一下,走出门,滴滴打车到药店。
药叫做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如果有条件就空腹服用,疗效更快。头次是应急,饥不择食,接下来如果还有需要,就待到正餐之前。症状缓解了就缩量以至不用,继续让水去冲淡,毕竟身体有抗药性,而痛风又无法根治。
这次是痛风在前,昨天就有体现;台风滞后,听说今天才形成。
两种风,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硬要扯上关系,那么有一种东西必不可少。
台风来之前,海面上波涛汹涌甚至浊浪排空,鲜薄壳里充斥着粉尘或者微砂,打出来的薄壳米经常会含沙射影,口感极其不好,所以这个时候尽量不要买。
风和日丽的就无问题,色金黄而肉饱满,看像好,鲜甜无比。
这些天的薄壳米买得多些,因为当时,而且店家有外送,方便,不然的话想起来回那么多的红绿灯,一下子就兴味萧然。
季节正确,购物便捷,近期的薄壳米是吃多了些,而日常的饮水却没有大的变化,基本那个量,这就给了痛风以可乘之机,她要来刷存在。
昨天发觉到,今天就不跑步,多饮水,逐渐来稀释,明早应该就风消云散了。
早发现、早应对、早化解,对于痛风,一个关键字就是早,这是若干年来防风抗风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与痛风结缘是好多年前,那时真的还不知风为何物,晨跑时发觉脚拇指的关节处稍微红肿,轻微的热,有点痒。只是不太舒服,其他的都无大碍,所以水照喝,步照跑,第一天如此,第二天亦然。想不到这纯粹是天理不容的逆操作,是彻底要将痛风逼疯前奏,于是到了第三天清晨,终于被教会了做人。
那次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冬至时分的大蚝很肥美,就如此时的薄壳米,于是时不我待,有了专门大蚝主题的火锅,身体因此也得以试探。
大蚝相对敏感,小石蚝几乎多多益善,究竟是何机理,并不清楚,也懒得去探求。
而对于绿豆芽的生长,这些天就一直在探寻,希望可以标新立异。
第一期异想天开,用啤酒作为水源,结果萌芽后就停滞不前,最后成了无言的结局。第二三期是清水,撒点薄白糖,生长基本正常。然后又童心未泯,依然记挂着啤酒,总是认为啤酒豆芽很有创意,而且啤酒有麦芽的成分,可能更有利于豆芽的发育。
那就掺和点吧,把握好浓度就行。
第一天还可以,能够正常发芽,可惜后来的情况说明,不行就是不行,绿豆不喜欢麦芽。
接下来要继续做,只能老老实实回到原点,用清水。
市场卖的都很粗壮,估计是加了尿素或者什么化肥、激素,自产自用的就不要,瘦点就瘦点。
豆芽炒酸菜丝非常合味,今后要不要自己加工酸菜,这个也可考虑,技术方面无问题。
瓜菜自己种,豆芽家里育,可能有同事认为这样对内需无贡献。其实不然,生活中除了瓜菜豆芽,还有半咸淡水鱼虾和薄壳米等等,完全可以让微信零钱变得很有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