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巧?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琐事 |

下了一场雨,而且秋分也差不多要到,相信天气应该会逐渐凉下来,这些天户外太炎热了,短时间暴露也很难受。
三伏过去了二十多天,记得出伏那天的晚上,是打算与陈老板一起用餐,酒水都已经准备好,却无缘无故就失联。是食友在微信联系,结果杳无音讯,有些不快,觉得是言而无信,而且礼节不足,起码开机后要回复。自己无直接参与,便认为他可能在爬山或者溯源,手机关上后放在车里,而约定好的时间估计也是忘记掉。
耽误就耽误,小事一桩,重起炉灶就是,到了哪里都有丰盛的晚餐。
昨夜忽然想起那没有兑现的出伏之约,不知业务是否依旧繁忙,索性打电话了解近况,谁知没有一次打得通,都提示来电转做了信息。这样就很不好玩,莫非是“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那么不巧,扣上了澄海这个小地方的时代主题?
如果再追溯,从微信无回复开始,手机就是这样的状态,那么已经好长时间了。
那时坚信绝对不光他的半毛事,那个地方高手如云,他无法抢到入门票,也玩不起那些游戏,想不到却是低估。
中午接到可能也是道听途说的信息,他早就人机分离。
这个有可能,但愿都是故事,而非事故。
等到电话通联了再继续约,坐下来把酒言欢,研究野生鲫鱼生存水域的咸度,探讨秋后非洲鲫的肉质与盛夏有什么不同,关注一下自然界。
今年真是个多事之秋,狼烟四起,故事的主角多是如“梁山泊”中的好汉,有把交椅坐的。中央台的广告词“这么近,那么美”,换一下变成“这么近,那么巧”?
后浪推前浪,前赴后继,看起来好像野火烧不尽,自己仍然认为是在去库存,送旧纳新,总会有不想要的时候。

午间写点文字打发时光,除理财无法进行、需要其他方式的消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微信作为打卡地。有了更新,大家看到了点一下,有互动就知道各人的手机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是冒泡,也顺便报平安、报健康。
想平安,就少点虚荣,尽量的安分守己。
要健康,这个需要科学的生活理念,不买贵,只选对。
就像那每斤五块钱的半咸淡鳞鱼,当机立断,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