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一鼎饭头头尾尾花了两三个钟头,真的很不容易。
接到了炒饭的提议,主要内容是,要在大鼎里煮饭,用料为萝卜和芋等食材。
第一点自己无能为力,不敢试,烧焦的可能性极大,飞总表示要亲自操办,那就好,我负责原材料,清单他提供。对于用料不是特别认可,红萝卜、白萝卜和芋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干巴巴,不如包菜顺口,但他说很好,就照办。猪肉、萝卜、芋头、大蒜、芫荽、香菇、沙茶、鱼露等等,全部购置完毕。
汤就简单,用牛筋丸,牛排太麻烦,要专门交代外砂牛厨,以后再看。
炒饭,一直的做法就是把辅料全部炒好,然后将冷的或者热的干饭倒入鼎里混合翻炒,再看情况加点调料,搅匀入味就算是完成。
惯性的思维就是这样,不过此次亲眼目睹的操作却是彻底转换,完全意料之外,对于过程将信将疑,对于结局非常满意。
整套程序已经观摩过,以后动手加工应该可以独当一面。
鲜肚肉太软太韧,切得大块点,受批评,今后改进。
猪肉太精,热出的朥少,下次如要故伎重演,必须统筹肥瘦搭配的问题。
香菇平常少用,加工方法也忘了,原来是要先泡水。发现问题时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够,听从文艺中年的建议,泡开水,果然很快就软化,可以及时入鼎。

红白萝卜和芋块都出自文艺中年伉俪之手,厚薄适中,块状均匀,很有格调,相比之下那猪肉就显得有点老土,无美感。
洒鱼露要结合火候,还要集中精神,否则厨艺再高的师傅也可能会有偏差。
曾经,多年以前,城区某公司食堂一大锅马鲛鱼粥就因为鱼露过量而无法食用,浪费掉,听说足足下了一整瓶的鱼露。那夜公司高管开会讨论员工福利事宜,会后有人先到食堂吃宵夜,食堂师傅轻声打听这次分配他得到的是什么,他认为自己肯定有份。来者告诉他这次没有,可能要以后再看,师傅听后倍感意外,心潮澎湃,久久无法静下心,思绪很乱,以至于忘记了手里还握着鱼露瓶在调味,等到醒悟时发现整瓶鱼露已经空空如也。覆水难收,太多了,咸得无法入口,那一夜大家都省了一餐。
前车之鉴,加鱼露时要全神贯注,不能想其他事。
炒饭见多了,炒米就不见得,该不会要爆米花吧?
这个是技术活,有很多细节要把握好。
生米煮成了熟饭,最后的翻炒也要仪式感十足,沙茶末和芫荽这个时候才进场,然后上半场结束。

对于炒饭算是司空见惯,在馥园吃过炒薄壳米饭、炒蚝饭,印象不错;在莲花园吃过炒大蒜饭,风味很好;在卤大排档吃过炒鹧鸪(骨)饭,非常香。当然还有其他的炒饭,基本是混合出来,炒只是最后很短的一个环节。而像这样煮出来的炒饭,很独特,也很费时,至于味道和口感,那就是妙不可言,真真正正的攀饭。
从洗米到切肉切菜,以及各个阶段的火候把控等等,整个流程处处都很讲究,所以偶尔而为之,无法当做家常便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