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鲤鱼溪起源的两个版本

分类: 日常琐事 |

上个月在深圳停留几天,午间无休息,便随手在小阅读厅翻些书看看,“习总在福建”的第一篇刚好写到鲤鱼溪,那是宁德市的周宁县,曾经去过,风光很好。关于鲤鱼溪的由来,文中的说法是当年(南宋时)沿溪两个村庄郑姓和何姓族群因争水源构成世仇,互为戒备,下游郑姓担心对方投毒溪中而铸成大错,时刻提防。
后来有智者提议可悄悄在溪中放养鲤鱼,通知族人不能抓捕,若鱼活着便是清净水。一段时间后上游闻知,觉得同理,也跟着放鱼,只放不抓,就这样积少成多成为后来的鲤鱼溪。
这是早些的版本,网络上的资料也大致如此,可能资讯的引用基本同个来源。不过看了最新的介绍,感觉真实性更强,放鱼目的是要监测水质,这个关系到整个族群的安危,抓鱼与不抓孰轻孰重心里清楚。
周宁这个地方在以前特别偏僻,几乎是穷山恶水,而礼仪生于富足,如果大家食不果腹饥肠辘辘,谁还信先人那一套,哪管什么大鱼小鱼草鱼还是鲤鱼,赶紧抓起来煮了吃。何况他们不抓、邻居的村民也不抓,代代相传一坚持就是几百年,仅仅因为古墓,这样的理由很单薄。
最后的图是网上复制,住宅区里面的溪并不大,水流平缓,鱼不怕人,人对鱼无异心,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