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中第一次参加西门中兴园的酒席是在好几年前,老国道旁的中兴园大厅,是请厨师现场做菜,非常有烟火气的那一种。不随礼,几百位乡亲和来宾各自组队入席,真正的白吃白喝,热闹非凡,这种待客之道在本地可能仅此一家
,而且是年复一年,足见其主事人和贤达们的人生格局。
不寻常的三年过后,旧事重提,今年安排在餐厅,比较省事,规模更大,氛围更浓。
民办的筵席少了许多繁文缛节,开场白后主人翁致辞,然后便直奔主题。很久不曾全程洋酒,这次例外,预感隔天可能有小小的不适应,只是入乡随俗,但喝无妨。
宾主尽澄海之美,互动频繁,相邻餐桌有嘉宾望了望后轻声说这一桌不能去敬,言下之意是座上宾都是其量无比,这次敬了下次情来礼往他们要来回敬,那还不知是否消受得了。大概这位朋友想多了,时光不再,已经过了那个年代,如今图的是适意,都有个度。今非昔比,大家基本是廉颇老矣,不过还是应验了那句诗,惟有饮者留其名。
年年岁岁筵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记得曾经也是在中兴园的晚宴上遇到久违的老高管,他大庭广众之下出言不雅,于是当面批评:我们澄海正在创文,你却如此爆粗,好意思?他倒是无话可说,肯定是理亏点,的确,文明用语是好传统,何况在西门这个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地方。都是开玩笑,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以作为中兴园的客人,就必须有一定的雅量。
胜地不常,盛筵已再,文以记之,聊表谢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