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处暑以来的流水账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琐事 |


白露了,昼夜温差就要大些。
今年的值班与农历的节气较有渊缘,上次在处暑前,如今白露,下次便是白露末、秋分前,如果想安排点仪式,都可以,纯属自然而然,全部是好日子。
上次的处暑起得早,逛了市场,发现一种绿色椭圆形的果实,以为是草药的灯笼草的空心果(俗称灯笼灯卟)。灯笼草性寒,解喉毒,只是自己没需要,也就不太在意。老妇人却不这么想,很诚恳的推介,于是靠近再仔细看,不是想象中的草药,也不知是什么东西。不懂就问,老人说是石瓜。
闻所未闻的名字,看样子应该就是野生土品种的苦瓜,她开价每斤20元。
也好,就全部带回,支持一下,快点把地摊收了,各得其所。
苦瓜凉血解毒,有降血糖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下自生自灭的野生苦瓜,应该会更苦,而效力也更明显。用野生苦瓜来煮猪心,说不定还能退心火,让整个处暑天天都是心静自然凉。猪心也有买,不过野苦瓜的籽太难清理干净,干脆泡酒才省事,这样一来,后续的故事就要在三个月后才发生。
练江边有个湿地公园,只是听说,还不曾去过。
同属粤D,看看无妨,于是开车去了。总体感觉不怎么样,而且大暑天实在也是不宜户外活动,没逗留多久。
自己身兼数职,其中一个就是市场组长,所以每到一处难免要进去考察一下当地的菜市场,体验些烟火气。
而每次也都有收获。
见过很多生活市场,这样的炸猪肉是第一次碰到,风味绝佳。


在黔东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市场也见过炸好的猪肉,带了些回来,发现那是五花肉,做梅菜扣肉用的,还要做二次加工。
这些不同,这个切细了就直接吃,是一种很不错的酒料。




处暑这些天海鲜为主,与猪也扯上一些关系,比如炸猪肉、猪心、猪肚还有猪腰等等,而对于牛,也不曾冷落过,偶尔会照顾一些它们的感受。
附近的老二牛肉之外,益璟园楼下的潮汕牛肉火锅也不错,店不大,不过店家站位高,冠名潮汕,估计有些格局。
老板亲自操刀,曾经将牛肉竖着切,煮熟后很韧,就建议横着切比较好,嚼劲相对小,口感会好些。他自称在中心市区立足多年,都是这样切,无人有异议。
或许还真有道理,市区就要有与城市人相匹配的玩法,与小城不肯同日而语。好得他的竖切并非全部,多数还是正常的切法,马马虎虎。
光顾了好几次,得知老板也叫老二。
看来那些少壮的都在努力,老大的大多是顾影自怜徒悲伤,而开店就成为老二们不二的选择。
这个店也是平价,每位六七十以内,算是实惠,火锅的好处就是能够尽可能多的解决自产的蔬菜。

在某个场合无意间听说信宁社区的寻常巷陌里有一处家庭式的普通菜馆,大众化的菜,亲民的价位,生意很好,而且还经常会产生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比如大厅里某排号的餐桌,不管什么来客,几个人笑逐颜开的来吃饭,谈笑风生,不过说着说着就要因为一些话题吵开来,不断发酵,弄到最后基本上是面红耳赤甚至不欢而散。

不是一次两次,亲历者说经常这样,几乎是每次。
这样也是有趣,是否有深层次的原因?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处暑期间,也专门去一趟。没有店名,没有招牌,可能也没有严格意义上厨师,家庭式的饭菜,朴实就好。店里做的是午餐,非常热闹,故事也基本发生在午餐时,晚上人少,那只餐桌不一定用得着,而且有些熟客也会刻意避开那个号码。
那一次,餐馆里无故事。
端详一下,来龙去脉基本弄清楚,大概就是那样子,就如孔夫子所云: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餐桌上无故事,不过故事其实是提前发生了。
说好了一起滴滴过去,轮到自己上车时发现那种有点贵的车一般无做滴滴用,开车是女司机,而且女司机好像跟大家很熟络。有点纳闷,却也见惯不怪,反正就坐车过来吃顿饭,不必多想。
到达后女司机推辞了共进晚餐的邀请,独自回去。此时才被告知她曾经是原小区同栋楼,至今仍在原地住,下午是碰巧在门口遇到,成全了她助人为乐的想法。
哦,想起来了,当年院子里红车的车主,也是很早就要开车上班,同样走莱芜路。听说所托非人,人生的故事因此跌宕起伏。
很快,一晃就是十几年。
半个月前的处暑到如今的白露,经历过的远不止这些,有些属于不可描述,就来个抽刀断水,就此打住。
白露了,气候更加宜人,适合某些食品加工,接下来再看情况,近期好像有动手做猪头粽的想法。
前一篇:朝耕暮饮,这个双休日并不假
后一篇:沪市的月饼就可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