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分类: 舌尖记忆 |
依例来到海滨小村庄的生活市场,不起眼的角落,卖鱼姐有到场,而且有土鲫鱼,很好,随便抓一袋来,还有那一截松鱼肉,切段,用来煎。
鱼姐切松鱼,她女儿在旁边处理鲫鱼,边剖腹边说阿叔个人款过好。
其实没什么,各取所需而已。
鱼姐说明天还有,可以来。
久无清蒸扇贝,就弄十来个吧,够一盘就好。
初次跟她买,便询价,原来每斤13元,应该也是很便宜。
弥儿看起来很新鲜,就带一斤吧。
好的鲫鱼加以正确的方法,稍微一煮便是精品,对于制成品特别满意。
三斤多的野生咸水非洲鲫,焖蒜,四五人给解决掉。肉非常洁白,这是近期遇到的最大的非洲鲫。
松鱼肉撒盐隔天再煎,尾部毛刺多,先煎后焖白菜,把味道利用起来。
新近才得知小区同楼梯有饶平的邻居在玉兰园附近做小炒,环境估计比较简陋。周一下课后原是打算带些薄壳米到那里晚餐,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菜色,停车后看着带回的青菜发愁,总不能薄壳米也带青菜也带吧,那还能消费些什么。

人不多而菜的量太多,到了扇贝这个环节是马虎了点,懒得去加工菜脯碎和蒜蓉,只是葱花和冬菜,所以总体的效果不怎么样。
昨夜剩下薄壳米和白灼弥吃不完,早上炒饭用,很搭配。
于是想起了牛肉火锅,虽然几天前也是牛肉、包括卤卵等等。
但是只有火锅才能够处理掉那么多的青菜,于是义无反顾·。想起来也有趣,带上老二的薄壳米,来老二牛肉店吃火锅。
推门进去,一名闲坐看手机的女人赶快站起来,问多少人,火锅还是煮面条。
看样子是老板的助理。
问你是新来的吧,她说是,今天才来。
也是巧。
女人打听人数后就去拿碗筷,备好热水待洗,那动作挺勤快。听口音以为是饶平那边的,她说不是,是平和。
怎么搞的,福建平和说的是客家话,而她的潮汕话算是很流利,她说嫁到这里二十多年了。
哦,难怪。
曾经有一两年中秋前都要跑几次平和县城去买蜜柚,小溪蜜柚是真正的好吃,女人说她就是小溪那里来的。大溪不大、小溪不小,大溪比较有名的是灵通山,而大溪最窄处差不多一二米,流经县城的小溪才是真正的溪流,百几十米宽。
琯溪蜜柚名声在外,女人可能还不太清楚,毕竟出来多年,而大力宣传推介才是若干年前的事。
见有自带的青菜,女人说要拿去洗,然后放筛子里。
告诉她菜好了,放筛就行。
细节见实情,看得出女人在这里干活很有归属感,工作着、快乐着---当然也有可能是三日新人样。
提醒女人说在老二这边干活衣服要穿多些,这样老二夫人才放得下心,她笑嘻嘻说自己二十多年前就跟着老二了,跟这家人没的说。
她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