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西递
标签:
朱全忠西递村田园牧歌浮躁随笔杂谈 |
http://b55.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df724f9da7d6a497067c4b77fd1d08b79c241312d884902aef8bbb86236395ae7efac47f3b734d618473b89e337b68148ba64919a0d90965c80b3d9273842c94f807af6a71733bb8ac75350a6b94fe74f4867f94&a=44&b=55
秋高气爽的九月,我们来到黄山脚下的黟县西递古村。老实说,自己曾到过一些古村镇,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而西递留给我的记忆是难忘的。不仅是因为她保存完好的明代大规模古建筑群落,和那白屋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令人感叹。特别是她那与整个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奇妙构思,和那散发着浓郁人文关怀气息的溪沟、小巷,更是让我等惊叹不已——人世间真有世外桃源.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子孙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胡士良是开山鼻祖。据记载,胡士良是胡昌翼第五代孙,宋朝进士。而胡昌翼则是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在叛军朱全忠挟持下迁都的途中,由何氏皇后生下的皇子。李晔怕朱全忠加害皇子,便临危托孤,请胡三将刚出生的皇子偷偷抱回家抚养。胡昌翼21岁考中进士,当得知身世后,决定终身不仕,耕读乡里。并在临终前留下遗训:“义祖大于始祖”、“儿孙后代不得复宗”,要世世代代铭记胡三的恩情。因此,在古徽州的三大胡姓中,西递村的胡姓有假胡之说。
也许是有了这个皇室后裔的血脉,也许是昌翼公包容天地的气度,宋太宗下诏:“昌翼奇才,君父王嗣,懿德惟乡,严光并志。”一个后朝皇帝给一个前朝皇子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http://b5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df724f9da7d6a497067c4b77fd1d08b736a56d31f6335f0e3692c1c5f006c41386a43da0a220f75c03c21763179edb26f7cb6d9ef42e3e064f46d8aedc5b8a950182799708fa82e20f815dce6a8224db9abad1bd&a=55&b=54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抚摸历史的脉络,我们虽然不能就此妄断“血统论”的虚无,同时,我们也不能首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忿懑。当我们拾级而上走进这个古村落时,迎面扑来的是难以阻挡的儒雅之气。无论是不容分说撞进眼帘、静穆高耸的牌坊,还是祥和宁静、白墙青瓦的徽派民居,你都会不由自主的顿时变得心平气和、一身通泰。
我们从一扇圆门鱼贯而入,融入狭窄的小巷,仿佛一下被吸进时光隧道,置身悠远的明朝。脚下的“黟县青”石板被时光磨蹭得泛出幽光,斑驳的古墙述说着历史的苍凉,长满青苔的墙头不时冒出不知名的小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微风吹拂,透着翡翠般色彩的嫩叶仿佛在向我们讲述小村的故事。
精致、细腻的明朝雕刻工艺,看后总让人叹为观止!
如此儒雅的客厅,它处难寻,而此地则比比皆是。
如果说小巷、小溪、白墙、青瓦是古村落纯朴的衣衫,那么跨进民居,你的灵魂就不由自主的震颤。进入厅堂,抬头看,房梁与天花板上大都描金绘彩;房梁之下往往是雕刻精致的拱托、雀替。最为令人慨叹的,是厅堂上悬挂的书画和寓意深长的古楹联。在瑞玉庭中堂挂的“传家礼教惇三物,华国文章本六经”,从治家讲到治国,可谓气度不凡。而另一联“错字联”,把“快乐每从辛苦得”的“辛”字多写一横,把“便宜多自吃亏来”的“亏”多加一点,意在告诉子孙多付辛苦,多有收获;常吃小亏,不会永亏。这无疑充满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市井百姓的可爱狡黠,令人深思。
http://s14/middle/61103c22x93e4c62dbc6d&690
让孩子飞
在会心一笑后走出深深庭院,不经意与从小巷深处跑来的小孩碰个满怀。在这个远离尘嚣、田园牧歌般的世外桃源,我们被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拉回到五光十色的现代。回首深深地小巷,仰望蓝蓝地天空,注目悠悠地白云,细听淙淙地溪流,每一个定格的元素都是那么祥和,都在涤荡我们浮躁的灵魂。作为匆匆过客,我为现代人的虚妄冥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