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嘴边留半句
也许怕惹事,也许目睹太多祸从口出的悲剧,母亲对兄长们总是不断叮咛:“话到嘴边留半句。”与人交往时,说话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不要像竹筒倒豆子,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感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常挂在母亲嘴边的话,我总是似懂非懂。说话有罪吗?在母亲的人生经历中,因言犯罪的人和事一抓一大把。话能伤人吗?这事儿我想人人都有体会,无需本人赘述。但是,我很纳闷,这不是与母亲要我们对人要诚恳、为人要诚实的要求自相矛盾吗?
母亲作为一个小人物,社会给她的生存空间本来就小。如果再因说话得罪周边的人,那她这只母鸡就更无力护佑我们这群小鸡了。我体谅母亲身处的环境,虽谈不上地狱,但无疑四周处处布满陷阱。为了艰难的生存,为了安身立命这一生存哲学,于人无害,于己有利,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尽管主流传统观盛赞冒死进谏,褒扬直率为人,鼓励有话直说,但是,我认为,一些不该说的话,还是留在嘴边、吞进肚里为好。我不信奉沉默是金,但信口雌黄、打胡乱说为我不齿;我不欣赏随心所欲,但口无遮拦、出口伤人为我所恶;我不主张一吐为快,但信口开河、不假思索为我所鉴。我试过,一个称赞,让人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我听过,一声轻蔑,将人推入冰窟、寒彻心骨;我见过,一句侮辱,令人血脉喷张、拳脚相向。
管住自己的嘴,绝不信口开河,更不出言不逊。因为,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轻则影响人际关系、弄坏大家心情,重则开罪于人、毁人一生。开口三思,还是“话到嘴边留半句”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