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语录之四
屋檐水
点点滴
在教育我们如何孝敬老人,如何为下一辈做好表率时,母亲常叨念“屋檐水,点点滴”这句话。上对父母、长辈孝顺尊敬,下对子女、晚辈慈爱呵护。年轻时很难理解这一比喻,就是现在,思索良久也不知是否得其要领。
在青瓦老屋时代,四川盆地雨水丰沛。每当下雨时,只听到室外的屋檐水滴答滴答响过不停。一滴一滴的雨水,不断地往下滴。下雨天,对我们这些小孩来说,是很无趣的日子。无聊的时光,孤单的自己。无奈地抬头仰望灰蒙蒙的天空,想起母亲的话,我寻找不到答案。
现在,老屋早已被拆了。钢筋水泥堆砌的房屋,已看不到从青瓦上滴下的晶莹的屋檐水,雨水已被汇集到雨水管中去了。传统的川东民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呆板的火柴盒建筑,蛮横的扩张,已无法为我寻找答案提供具体、形象的参照。但是,这无法扼杀我童年深深地记忆,我仍能冥想儿时下雨时屋檐水滴下的情形。
一滴——一滴——一滴,晶莹无声的屋檐水落下,优雅潇洒地溅起一朵水花、一朵水花、一朵水花……前赴后继,没有张扬,没有犹豫,没有思考,没有停顿。记得母亲又说过:“前人兴,后人跟。”现在想来,应是对“屋檐水,点点滴”的注解吧。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下,很好的不竭地继承下来了吗?如果没有屋檐水这样永不停息的精神,如果没有屋檐水这样默默地坚韧,中国古老的文明还能传承至今吗?
母亲不厌其烦的叨念,也许是想向我们灌输,对长辈要孝敬和对晚辈要慈爱的观念。母亲的教育方法,从现在看来也许并不先进,她不过是沿袭先辈们代代口口相传的老方法。可母亲思想里浸淫着朴素的观念,脉管里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但我更愿把“屋檐水,点点滴”理解为一种绵绵不绝地传承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即使是像母亲这样几近文盲的中国人,也能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日久弥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