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人独特的夏祭文化

(2012-04-23 08:05:08)
标签:

日本

大和民族

江户川

木屐

文化

分类: 女性文化教育

        日本人独特的夏祭文化
    每年的813815日是日本民间的祖祭。祭奠形式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应该是夏祭舞了。

    夏祭舞的队伍的领队是位祭祀人员,一身神职人员的职业打扮,他是这次活动的最高象征。紧接着出场的是“举龛组”的三十几位扛着神龛的青壮年的汉子们,他们的打扮也全都相同:头着白巾,身穿白布蓝纹的和式短褂,紧着腰带,脚履和式的“快活鞋”。当“举龛组”的领队一声高吼声下,全体组员们同时发力,高吭有力的号子声回应有序。这种男子汉“出壮”的壮观场面,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因为,这种“出壮” 场面能充分表达和体现男子汉们的“团队、意志、伟力、荣誉”的精神。这种活动起源于日本民间,年代久远。按史家的推测:早在中国的唐朝,甚至更为久远,此项活动已形成并流传于日本民间。起初,它的目的只是为了纪念劳作的辛苦仪式。至日本的幕府时期,这种活动开始广泛流行,更昌盛于日本的江户川时代。当时的统治者们为加强“天、皇、民”的思想,在活动的内容和规模上是有所要求的。通常,神龛必须在神社中供奉祭祀完毕后才能被请出来,而龛头大小将直接决定抬龛的人数和整个活动的规模。在江户川时代,曾出现过几千人的“举龛组”的盛况,但抬龛的形式并不局限于夏祭舞的活动。总之,活动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取决于举办方的等级。

日本人独特的夏祭文化

   “悠嘎达” 木屐 小扇

    在日本的夏季,上班族男女习惯了西装、正装,惟休假时节,休闲服装则更多人气,除了一般的轻舒服装之外,“大和民族”传统的休闲装叫做“悠嘎达”。

    众所周知,“和服”起源于中国的唐朝,那么,作为正装“和服”的简装“悠嘎达”也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备受男女老少们的推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的“悠嘎达”在面料、图案上更多翻新,让人更多的享受着它的传统美,享受它更多的轻松自如。

    每当夏季夜晚,喜爱“悠嘎达”的男女老少们,百花争艳似的展示着他们的轻松、他们的色彩!

    最为典型的、无男女区分的配套穿戴:悠嘎达、木屐、小扇。

    木屐以桐木本木制品为上等(除皇室用品以外),更不便说当今仿制品的市场泛滥了,而小扇里的讲究足可以书专著,然足可明确之处:扇有男女之分,又有通用的地方,如:插扇、展扇等种类均有异曲同工之处。若说,扇是男人去汗、开怀的用具,那扇对女性又怎么说好呢?难道仅仅是遮羞、除汗的小工具吗?按照思好(小说中的主人翁)对扇的理解:

    “扇中相思留,爱恨本一家。没有骨架撑,安得面子存。羞一时装点,笑一声明月。难得当下梦,不尽姑娘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