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民族性真与烈性动物相似吗?

(2011-04-09 09:16:31)
标签:

日本

思想

幼狼

狼群

生存能力

分类: 女性文化教育

综观日本人的思想和历史,与其说日本人像“狗”不如说“狼”,因为狼不但具备了忠诚等狗的所有优秀品格,而且关键是其具备一般狗没有的血性,或者说没有狗那样的奴性,在此详细评论一下日本人和狼。总结一下具体有以下几个相似点:

1、眼神。俗话说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眼神也能很比较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层次。狼的眼神和日本的中间阶层特别是中中阶层很像,其中透露出一种“盛气、锐气或者说杀气”,眼睛也类似,具体描述一下便是瞳孔朝上,接近上眼皮,有部分甚至被遮住。当然不只是日本人,部分属于“强者意识”的西方人或者中国人也如此。虽然比大多数中下、下层麻木、浑浊的眼神要好很多,但体现了嗔等缺陷,而如佛、菩萨包括上层,其眼睛虽然也是半闭,但却没有那种“凌人”的感觉,最上层的佛的眼神平和淡然、似浊又清,眼睛似看非看、半闭非闭,表现了其内心清净圆觉的最高境界。

2、等级思想。狼群严格的等级意识和日本人一样,每只狼都有自身的等级地位和权利。当然如果将两者的等级思想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无法比较,而且也不选择智力,因为大多数现代人的整体智力当然超越狼),狼群的等级思想远比日本人要合理、公正、有效。日本人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过分桎梏的等级制度,导致政治经济等许多领域等级高的人在思想、技艺实力、智力等许多方面不如低等级的人。综观人类历史,早期群居的原始人其实也和狼一样存在合理的等级思想,但后来随着智力渐渐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劣根性思想,导致等级思想开始变质,所以像先秦的道家人士中有许多“绝圣弃智”的说法,希望重回原始时期那种“懵懵懂懂”时代,以天性本能来为人处世,从而可以减少许多的缺陷。

3、竞争思想(也就是自我强化提高)。狼群中保持着严酷的竞争,没有绝对固定的领袖,只有是最“强”的狼才能担任领袖,幼狼长大后会挑战头狼的地位,哪怕其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光明正大地挑战,凭借真正的实力,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内部激烈的竞争也保障了种群的实力,在对外时就表现出来了。另外头狼一旦地位稳固后,狼群可以完全地服从领袖的命令,在战斗时尽自己的全力为群体拼斗。

当然人类(包括中国人、日本人、西方人等)也存在明显的竞争思想,日本人特别是中中阶层也存在强烈的竞争思想(也就是自我强化提高),并不是像许多幼稚学者描述的那样团结,而且近代以来(篇幅有限不比较以前),大多数中国和西方的主导阶层中中阶层物质享受思想比较严重,自我竞争、自我强化思想没有日本中中阶层那样明显(当然后者中也存在一定的物质享受思想),因此近代日本中中阶层代表的部分军人使得日本依靠军事而崛起,二战后日本中中阶层代表的部分社员使得日本依靠依靠经济而崛起。

 

但由于一定的劣根性,人类中出现了许多不公正的竞争,如中国俗语“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日本“出头的钉子要遭敲”等都表达了这个意思。

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强者意识”思想衍生的一种负面思想,也可以说是等级思想的一种变态,当然直白一点来说,只要自我意识稍微有点觉醒的人,都不愿意居于人下,特别是那些自己认为不如自己的人,而其中许多人缺少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就导致了恶性打压,有些甚至暗中陷害自己的竞争对手。

 

4、后代教育。狼群对幼狼的教育也保持着严格的优胜劣汰,没有溺爱,幼狼必须自己学会长辈传授的技艺,具备必要的生存能力(实力),没有生存能力的会被无情地抛弃,而等幼子具备生存能力后用暴力强迫其独立生活。当然另一方面,成年狼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幼狼,没有绝对的希望时,如食物短缺时也本能(不存在残忍或者慈悲等感情)地抛弃甚至吃掉部分幼狼,来维持其它更强壮的幼狼和自己的生存,从而为了种族更好地生存发展。

而纵向比较的话,人类对后代的教育许多(不是所有)方面也远不如这些动物,因为自身思想的局限,许多父母过分溺爱偏护孩子,导致后代反而连一般的思想能力都不具备。另外也有许多父母过分自私,虐待孩子,或者在许多方面按照自己喜好意愿来要求孩子,如结婚对象、工作等。

就日本而言,虽然90年代以来“老师妈妈、缺席爸爸”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还是和中国父母类似甚至更甚,要求孩子考上名牌中学、名牌大学,要求将来成为律师、医生、教师等高等职业。当然也有一些父母还有强烈的子承父业思想(二战以前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幼子成年后到外地另谋生路,直到现在日本的一些农村还是如此)。

另外相对来讲,日本“富不过三代”的现象比中国要少得多,因为“强者意识”的影响,对于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直白一点也就是弱)的子女,日本许多中间阶层特别是中中阶层的父母宁可断绝关系也无法忍受,更不会纵容。举个具体形象的例子,像《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父亲对孩子的严厉教育态度就是日本典型的中中阶层对于子女的态度。这种严格的教育态度产生了相当的逆向激励,从而在长时期内保持了日本青少年的实力,因此日本的“败家子”比中国少得多,比如日本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且最关键的是,父母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因此大多数“强者意识”思想的中中阶层的父母也把自己的思想传承给了自己的孩子,使得日本一直以来保持着这种主导思想。

就中国而言,虽然90年代以来,即便是偏远的山村地区,大多数父母也已经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不惜变卖唯一一点值钱的东西也要供孩子上学,应该说是巨大的思想进步,这一点连许多把让孩子受教育看作义务的西方人和日本人也很难做到,许多人无法为子女做出这样巨大的牺牲。但其中还是存在严重问题,就是这些父母自己不去学习,没有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由此导致在某些方面的观念仍很落后,如过分片面地追求分数,导致许多孩子的思想和能力畸形发展,成为了只会做试卷的“考试机器”。此外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父母严重的市侩言行也大大地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导致其也产生严重的市侩心理。典型的就是低层次地理解教育的目的,反复地“教导”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赚大钱,过好日子,导致了孩子产生严重的功利思想,虽然对于个人来说,赚钱过好日子无可厚非,自私一点也很正常(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大公无私),但大多数人不成熟的功利主义、市侩主义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灾难,这也是导致中国无法真正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不仅害了孩子,最终也会害到父母自己,因为许多市侩自私的孩子对待自己的父母往往也是很少真心地关心孝顺,比如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在平时造成了孩子铺张浪费、虚荣自大等“弱者意识”思想,当父母的企业遇到困难,无法给予其足够的金钱时,孩子非但不体谅父母,甚至还斥责父母或者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样,中下阶层的另一典型代表,许多政治领域的贪官由于自身存在势利、自私、仗势欺人等“弱者意识”思想,其子女往往也产生这样的思想,肆意的挥霍父母贪污来的金钱来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当其父母东窗事发后,也和前面许多民营企业老板的子女一样,非但不安慰关怀父母,反而责备辱骂父母,这些都是由于自身的“弱者意识”思想而导致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的最终结局。

 

5、社会角色。狼群在生态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淘汰老弱病残(也就是弱小)的食草动物。日本民族也类似,无论是近代以来的军事战争还是后来的经济发展,都有意无意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比如说近代日本侵略弱小的中国,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物资,而且也杀害了大量中国人。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又夺取了许多原本属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淘汰了这些国家许多行业的企业。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人本质“坏”,而是人类因为贪嗔痴等思想劣根性而发生不断的斗争,与其仇视诅咒日本人,不如想想自己为何会被日本人超越、淘汰。自仁罗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