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人为何强调集体主义教育?

(2010-12-11 10:16:57)
标签:

日本

集体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埃德温·赖肖尔

集体精神

教育

分类: 商务活动

 

●重视集体教育

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家埃德温·赖肖尔在其所著《日本人》一书中,认为日本人同欧美人最显著的差别是日本人强调集体的倾向。日本人对此也不抱异议。

也许正是因为日本人强调集体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打出了“一亿一心”的标语,演出了全军覆灭和集体自杀的悲剧。而今天从会社里重视集体的和睦到学校的学生穿戴统一的制服,“集体精神”可谓深深地扎根于各个领域。“出头的钉子被打”的俗语,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日本人的处世术;如果谁提倡同集体唱反调,谁就会受到不准与其他人来往的处罚。不用说也有例外,但了解日本社会之后,人们就会知道比起个人主张来,日本更强调的是在集体中发挥个性。

●集体主义的形式

集体主义的形式同日本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首先,还在弥生时代起就有稻作文化的影响。农村迄今仍保留着在播种和收割的时节,近邻之间互相帮助、共同作业等一些习惯。它和狩猎文化不同,在那里集体作业和共同遵守秩序是必要的,因为那时是共同生活体。其次,儒教思想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其重视忠孝的道德在江户时代以后特别流行起来,和“家”的制度也联系了起来。家长持有绝对的权威,家属对“家”不能不顺从;如果是武士阶级的话,一朝有事还要株连九族,断绝其烟火。再次,国土狭小、人口众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上下班电车里的那种要命的拥挤,每每使外国人瞠目结舌,感到不可思议,但日本人却不得不忍受。住宅情况是这样,学校教育也是这样。

●集体主义的功过

在集体主义上,当然存在着正负、功过两个方面。战前无批判的军国主义化属于后者,而成为战后经济高度成长原动力的日本式经营,即使其中一部分受到像“经济动物”那样的批判,但从整体上来说这是值得称赞的集体主义,因此每每从国外传来了“向日本学习”的声音。不过在今天的日本,和这相反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向正在年年加强。有人把集体主义作为日本人永久不变的特性,对这一看法进行重新评价的时代也许已经到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