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也分三六九等的阶层吗?
(2010-11-14 06:34:24)
标签:
日本国家民族中间阶层二战宫本武藏杂谈 |
我将日本民族分成上、中上、中中、中下、下这五个阶层,这样的分类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早已出现,但当时包括近年大热的《下流社会》等批判类书籍对于这些阶层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经济收入、物质生活。
而我则从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来进行定位的,像佛教中根据思想层次分成小乘四果、辟支佛、大乘十住(地)菩萨、佛。
此外等级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有类似的观念,比较详细的可以说是道家的《文子》:“昔者,中黄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声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间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次五有德人、贤人、智人、善人、辩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义人、礼人,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农人、商人,下五有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也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虽然不能否认人生来平等,享受平等的人权,但人在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上还是有着显著的差别,一味鼓吹绝对平等的人只能说明其思想幼稚(当然除非其达到佛的境界)。
因此这样五大阶层的分类,也不算是歧视吧。
当然因为日本人包含的范围太大,即便细化为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五层(与日本人相对应,中国人包括西方人同样大致也可以分成五个阶层),但如果要钻钻牛角尖,自然还可以分地更详细更准确,而且像“上”之上还有佛、菩萨,“下”之下还有一些先天的智障群体。
首先比较明确地指明日本中间阶层,古代以传统武士为代表,近代以军人武士为代表,二战后以社员武士为代表。再进一步,古代传统武士中以宫本武藏为代表的极少数剑豪为中上阶层,以弁庆为代表的小部分英勇的将领为中中阶层,而大多数普通武士为中下阶层。近代军人武士中,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极少数军人为中上阶层,以少数具备一定才能和勇气的中层军官为代表的军人武士属于中中阶层,而大多数普通士兵为中下阶层。二战后的社员武士中,以盛田昭夫为代表的极少数企业家为中上阶层,以技术研发和营销部门的社员为代表的小部分中层社员为中中阶层,而以那些从事倒茶打扫等低端工作的社员为代表的普通社员为中下阶层。
当然和前面的传统武士和军人武士一样,这样的划分并不是以级别为标准,极少数的低级武士、军人、社员也可能是中中阶层甚至是中上阶层,而高级的武士、军人、社员也可能是中下阶层。
而且上面也只是列举了典型代表,除了传统武士、军人武士、社员武士外,其它行业的日本人也大致属于中间阶层,只是没有那样具有代表性罢了。
虽然极少数的上层和相当少数的中上层思想素质、能力知识很高,但因为数量太少在许多时候很难左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局,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汉以后各个被北方民族颠覆政权的朝代包括近代以来被西方列强包括日本侵略的清朝,也存在一些上层和中上层,但还是无力改变国家大局,无法决定国家、民族的实力和走势。
当然上层和少数中上层的思想也早已超脱了国家、民族主义(本质也是“强者意识”思想),并不在意国家和民族的局势。当然这种超脱思想和许多中下、下层自私无知而对国家民族漠不关心有本质区别。
其中一定数量的中中阶层上承中上阶层,下启中下阶层,扮演了国家民族的中流砥柱角色,因此本书对日本民族包括中国人的分析主要以中中阶层为重点对象。
相比较而言,近代中日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关键就是在于中中阶层,即便日本上层和中上层在整体的思想素质、能力知识上并不比中国占优,许多方面甚至还落后,但正是凭借了相当数量的强有力的中中阶层(典型代表是部分高素质的“军人武士”)实现了近代以来的两次大崛起,也使得日本现在仍在许多领域优于中国乃至美、英等西方强国(现实如此,并不是自卑,不愿意承认现实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卑和自负),当然中中阶层的“强者意识”思想中的缺陷也造成日本民族差点灭亡,典型的如错误地发动对美国的战争(为了保持中立,在此不举例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可以说日本“成也中中阶层,败也中中阶层”。
平和中庸地说,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的所有人都达到很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其实只要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中中阶层,这个国家民族的实力就已经非常强大了,日本民族就是典型代表。
当然深入分析日本,由于中间阶层的中层“强者意识”思想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其政治、经济、社会等绝大多数领域都存在着和中国类似的表面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潜规则”)。但是“一俊遮百丑”,日本近代以来的两次崛起,第一次依靠军人武士不畏牺牲战胜俄国,第二次是企业的社员武士在二战后有效地学习并提高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强势崛起的大背景下,中下、下层乃至中上、中中阶层的许多问题缺陷也被掩盖住了,如近代军队中对新兵的虐待压迫、战争时期的各种烧杀抢奸;二战企业做假帐、商业贿赂、偷窃技术情报等。而中国在国力衰弱,国家民族遭受侵略蹂躏的大背景下,也是“一丑遮百俊”,中国人被视为劣等人而遭受歧视,许多幼稚的西方学者甚至片面地贬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而国内少数无知的文人和疑古学者也自以为高深地极端批判(客观地批判除外),导致中国人许多优点和伟大成就被抹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