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饮食]不忘[教育]

标签:
饮食日本人示范教育 |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
在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夫妇俩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除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去亲身体会有劳动才有收获。如此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谢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日本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来源,制作,营养价值,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使他们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将健康饮食习惯延续终身。在日本幼稚园里用餐的孩子,几乎没人挑食,听从老师安排伙食,均衡营养,胖墩明显减少。
更加令人叫绝的还有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老师和家长都善于将培养孩子的艺术想像力融会于饮食中。比如,餐桌上的沙拉,有如秋天的景色,在那碧绿的森林里,既有黄叶又有红叶;那些肉馅则如凋零的枯叶飘落在大地上;一道加入海带的五香菜串儿,那海带丝就像扎在姑娘头上的黑丝带……儿童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会作出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另外环保教育也是食育的重要内容。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生物应该保护它,什么动物不应该随便吃它,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另一位日本朋友家里我看到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有一次,朋友拿玩具示范教育孩子,受教育的孩子不一会拿着削好皮的“球具苹果”给他吃,朋友竟然煞有介事地当着孩子的面,咬了一口“苹果”嚼了起来,孩子高兴地去玩了,他尽管很快吐了出来,可我甚感大惑不解。
两天后,我终于悟出了那位家长当时为何要接受孩子的玩具苹果,还咬了一口的奥妙。我想这位家长不是教育家,但他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呵护和培育去精心维护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这是对儿童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身负教育职责的家长,更应具有这种智慧。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父母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他们每一个细微的量变,都是在积累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质的飞跃。而父母的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则是促进孩子加速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