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民族与自尊精神
(2009-12-10 00:46:56)
标签:
大和民族民族自尊日本人外来文化褚娟巨龙新闻文化 |
民族作为拥有共同文化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任何民族都有一种特定的以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意识为基础的民族自尊意识。大和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堪称优秀的东方民族,其民族自尊意识则更为强烈、深沉而持久。
日本的民族自尊精神作为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框架,深深积淀于大和民族的灵魂深处,其表现有三:
首先,由于日本基本上属于单一民族且地处亚洲大陆的边缘地带和历史上的长期孤立,使日本人具有浓重的民族认同意识和集体一致的感情。著名日本学专家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指出:“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孤立状态,后来又加上人为的障碍,使日本人被迫生活在一种比其他人口类似、文明程度相仿的民族更为隔离的环境里。或许也可以这样说,这种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孤立状态,使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发展。毫无疑问,在整个历史上,日本人在文化上一向是独具一格的……即使在今天,日本也是作为一个不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工业化的和完全现代化的大国而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例如,代表日本政治特色的天皇制,从古至今历经一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而连续不断,就在于日本人把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和国民一致性的象征。
其次,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文化但又从不丧失自我民族特性的民族。“在整个历史上,日本人在区别外国输入事物和地道的本国事物方面,几乎有一种偏执狂”。“日本人总是严格地区分‘国粹’和‘舶来品’”,而把文化借鉴作为他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日本人的突出之处,与其说是模仿性,毋宁说是其独特性以及他们在学习和应用外国经验时不失去自己文化特征的才能。”在日本历史上,尽管不止一次大规模地吸收外来文化,但总是要顽强地保留、表现自己的民族的特点。甚至在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时,也保持了西服与和服、西餐餐具和日本式餐具等双重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古代借鉴中国的儒家文化还是近代西方的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时,日本人均经过巧妙的改造而赋予其大和民族的东方特色。
最后,日本大和民族具有一种实现民族富强和国家振兴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与感情。长期以来,由于日本领土狭小、生存空间有限、资源贫缺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形成了大和民族强烈的危机意识;由于地处“边缘文明”地带而多次背负异域文明的压力和挑战,形成了大和民族沉重的忧患意识,而这一切又都转化为追求民族振兴和国家昌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尽管日本大和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渴望民族振兴的愿望和情感曾一度扭曲为以拓展生存空间为目的的日本军国主义阴魂而涂炭于世界,但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民族情感和意志用于国家的经济重建时,它又形成了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精神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