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帝年龄段中国足球微博客希拉里巴马文化 |
分类: 生活杂谈 |
所谓微博客,是指互联网上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其特点就是“微”,通常每篇不能超过140字。然而它的短期迅猛发展,它给人的感觉却是越来越不“微”。
“不要爬树,勤绿化队的一位叔叔从银杏树上掉下来啦,当场去世啊。”“昨天生物课给一只兔兔做了安乐死。”
“上帝想听歌了,带走了MJ,上帝想看CCTV,带走了罗京,上帝想看漫画了,带走了‘小新的爸爸’,上帝啊!你为什么从不看中国足球呢?咳咳……因为看了中国足球就没有上帝了……”
类似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点自言自语甚至是唠叨的只言片语,就是微博上面最常见的内容。而这样的写作模式恰恰是“80、90后”的风格。“90后”们不喜欢“之乎者也”的长篇大论,随便哀叹几声生活的酸甜苦辣,得到频频响应,正好。生活节奏快,写博客和现实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人的心情还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这时,微博便成了年轻人的最佳选择,与QQ、MSN、博客等传统的网络交流方式相比,随意性更强,随时都可以敲上一两句。
相关数据显示,西方的微博客用户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而中国的使用者则多集中在“80、90后”的年龄段。中国的微博用户们大多集中于娱乐性信息和个人琐事。“总的来讲,微博客在中国仍然还只是一个年轻人的新奇事物而已。”
微博客可以用来了解市场?
在上届美国大选中,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在twitter上建立了微博客主页,并都经常更新自己的竞选消息、竞选口号和纲领。可希拉里主动追踪回复别人的数量为零,而奥巴马的回复高达15万次。最终,奥巴马获得了15万follower(追随后)的投票支持,而希拉里仅有6000多。原来,奥巴马竞选班底中专门有一个团队负责即时跟踪10余万人的消息更新。当有人对奥巴马的政策关注时,团队就通过Twittter向用户进行信息反馈,支持者便有了与奥巴马“对话”的感觉。而希拉里仅把Twitter充当了单向信息发布平台,而不是交流工具,她并没有关注那些关注她的人,使她的追随者觉得她高不可攀,不够平易近人。
绝大部分微博客都与手机绑定。Twitter最初计划是在手机上使用,并且与电脑一样方便使用。在中国,所有的微博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因此,每一条消息都可以作为一条SMS短消息发送。用户们在手机上就能随时获知信息,而不受网络终端限制,真正达到了“全天候”。
微博前景不明朗
尽管国内微博试水者前赴后继,但对微博客发展前景,还没有人能够作出明确的回答。
不少微博客使用者反映:有些信息实在太无聊了,什么“快下课了”“出差中……”,“他们真把自己当明星啊!”
由于在微博上发表内容极为容易,加上其分享、转帖的功能,让任何一条消息都能迅速扩散。对于微博客运营者来说,如何管理海量信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了以往的关键字筛选之外,微博还可能会带动新管理技术的发展。某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会用技术手段对微博言论采取过滤机制,以规避风险,“不惜花费大量成本人工检测,确保不碰触政策底线。”
除了面临高难度的管理问题外,微博客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
就赢利模式而言,很多老总们对微博客仍然没有一套清晰的计划,“赢利并不是最紧要的目标,我们现在还是先要测试微博客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如何,有多少人能上,到底能不能火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