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的圣词---“学习”

标签:
日本人质量管理企业发展学习文化 |
分类: 生活杂谈 |
日本国会议事堂上大讲中国成语
日本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人说,日本人是只猴子,只会模仿不会创造;也有人说,日本人是个月亮,只会凭借外国文化的反射而发光。但是,当“月亮”发出的光比“太阳”发出的还要强的时候,那该作何解释呢?也许我们只能这样说:这个“月亮”具有“特异功能”,不仅能反射“太阳的光”,而且它自己也在发光。下面这两个真实的故事,或许有助于说明这一点。
1950年,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应邀到日本讲学,向日本商人传授美国的质量管理经验。每个前来听课的日本人,都像好学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一样,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认真仔细地做好笔记,几乎一字不漏地记下了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对待美国的经验,仍像以往对待任何新鲜知识和先进经验一样,并非机械地死记硬背,照抄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组装,从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TQC(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不少日本著名的大企业,不仅在公司内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质量的检测、市场营销,直到售后服务,都制定了一套严谨周密的质量管理检测制度,实行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而且把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卫星工厂也纳入了质量管理范畴,从而使质量管理制度,从原料采购到售后服务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没有任何漏洞。在日本的企业中,到处都是职工自发组织起来的质量管理小组,可以说人人都是质量检查员,时时处处都不会放过任何细小的质量问题。这种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和售后的服务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表彰这位来日本传授美国质量管理经验,对日本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美国教授,日本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专门设立了“戴明奖”。
20世纪60年代,中国公布了《鞍钢宪法》,精明的日本人又从中得到了启发,进一步补充和改进了自己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使其日臻完善,达到了几乎完美无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