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煤老板”时代的终结

(2009-11-11 10:26:02)
标签:

煤老板

煤炭企业

历史舞台

黑口子

山西

杂谈

山西“煤老板”时代的终结

文︱余胜海

山西盛产“煤老板”,据统计全省有大大小小的“煤老板”近2万个。随着山西煤炭企业整合大幕的拉开,“煤老板”这个全中国最能体现暴富奇迹的群体正在经历从“天堂”到“地狱”一样的转变。

如今,山西正在加速推进史上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行动,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煤炭企业超过22 0 0家,至2 0 10年底,全省矿井总数将由2 5 9 8座压缩到10 0 0座,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2 2 0 0个锐减至10 0 个左右。小煤矿的彻底终结,也使得山西煤老板即将谢幕,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悍马车队、豪华婚礼、包机买楼、豪赌、二奶、矿难、带血GDP……一说起山西煤老板,这些关键词俨然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煤老板”缘何从一个职业身份,演变成为公众眼中一个语义复杂的称呼?

“煤老板”不仅是企业家,而且还成为暴发户、黑工厂的代名词。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称“煤老板”是“三无产品”,即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

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与“煤老板”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诚信、不是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精神、在经历了开始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后,一掷千金购买豪宅,其品位低下挥金如土令人咋舌;二无信仰,这才有令人震惊的黑煤窑童奴现象,他们不仅违法使用童工,甚至连工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有基本道德信仰的人无法做出如此无底线的事;三无创新精神,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煤炭资源,用简陋的方法挖掘,通过煤炭的稀缺性换取大把现金,我们没有看到小煤矿出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更没有看到技术的创新。他们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税收的流失、管理的混乱、矿难的频发、催生官员的腐败……

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的野蛮生长。如此巨大的道德与能力指责不是煤老板能够承担的,而是催生“煤老板”的土壤必须承担的罪责。

作为富甲一方的隐秘群体,在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他们建立起来的“黑金帝国”将会如何演变?在这数千个“黑口子”兴衰的背后,是什么造就了”煤老板“们的宿命?无论“煤老板”们是提前上岸,还是如今被迫重组,手握巨资的“煤老板”们如何转型、成百上千亿资金去往哪里,它们是新的洪水猛兽还是会成为一股新的经济力量?这里牵涉的不仅仅是“煤老板”们的利益,更有那些众多普通个体的命运。

无论是谴责还是同情“煤老板”,都不应遮蔽我们对产生“煤老板”土壤的制度性分析,这一分析将让我们看到企业家精神的沦丧之源,摆脱对单一阶层的道德谴责,进入更深刻的制度层面分析,并对目前以驱逐“煤老板”的方式培养新产业抱持冷静而客观的态度。

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产品,拥有煤炭相当于拥有硬通货。也就是说,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是官煤勾结的结果,而不是自由商业精神竞争的结果。但愿“煤老板”们退出历史舞台后能够达到政府和民众所期待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