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要上学竟要下跪

(2012-06-18 22:52:05)
标签:

少儿

东北

户口限制

深圳晚报

公办学校

育儿

分类: 杂谈
近日,关于“一对母女在教育局下跪求公办学校学位”的新闻被各大网站转载。据悉,当天(14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片区,有上百名家长涌进南山区教育局,询问“为何自己条件达到,却不能上公办学校”,要求自己的孩子能有学位上学。(6月15日《深圳晚报》)  
生在小城市的我不知道大城市里孩子上个学竟是这般的不容易。不过,我想,如果没有媒体的关注,即使下跪问题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孩子上学划片,和要求户口限制,真的是相对来说很公平的一件事情。如果你非得跑到别人的区里上学,肯定就占用了别人的教育资源,同样,对于你所在的片区来说,也是生源的流失。
真的很庆幸自己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不用费那么大的周折。只要到了报名的日子拿着户口本和单位证明信就可以去报名了,虽然户口也不在这个片区,但是房子和孩子她爹的单位都这在这片区。
当然了,在市区中心的那些“挤破头”的小学,咱也没打算去挤。孩子应该在哪一片上学就让她去哪一片,咱没想过搞特殊。
真的很庆幸,我的孩子是老师喜欢的那一类孩子。孩子本身乖巧懂事,在学习上也毫不含糊,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有一个当老师的妈,能及时地对她的学习生活进行辅导,不用老师费太多的心思。
所以女儿上小学没太大的问题。
再说说生源流失这个事。
我是一名老师,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初中教育。我的学校处于离市区很近的一个街道中学,虽然整个区政府驻地只有这么一所初中学校,每年的招生却还是成了我们全校领导老师的一块心病,看着一年比一年少的学生,我们在担心我们的命运。如果没有学生,那学校还是学校吗?学校没了,我们这些老师哪儿去?市中心所在的区不就没有一所街道中学了吗?全部并到区直中学了,就是因为越来越少的生源。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孩子越来越少,孩子少了,家里的负担就小了,经济条件也就上来了,自然也就会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区里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往市里送,市里的小学每个班都已经达到八十多人。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求爷爷告奶奶的,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到市里去上学,幼升小的时候,区里流失一部分学生,小升初的时候又流失一部分学生,自然,中考以后,仅有的那点学生又要流失一部分。
去年,学校只招了六百多人,预计今年还要更少,可能只能四五百人。
校长开始担忧,老师们开始担忧。只能想着法子,把学生们教好,让成绩留住更多的学生。但是家长们还是觉着市里的学校好呀,不光是硬件软件上,就连学生们也好呀,在市里上,能与一些领导的孩子做同学,能与一些大商人的孩子做同学,将来孩子长大了,这些有钱有权的同学都是一笔财富。
 
由于学校所处的位置,学校里每年也会有一些打工子弟的孩子来上学,我们是很欢迎的,建学籍也是没问题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一切费用全是按学籍人数发下来的。如果学生不建籍,那学校里就没有这个学生钱。如果给打工子弟建学籍呢?他们又一般又不会上到初三毕业。为什么呢?他们都得回原籍参加中考,回原籍上高中,我们都知道,高考是受户口限制的。你不回去上高中,怎么建学籍呢?
这样,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在关键的时候他们走了,不仅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成绩,还会给这校增大“辍学率”。
学校真的很纠结。我今年就有这样的学生,户口在东北,初三下学期就回东北了,在东北参加中考,留在东北上高中了。我很留恋地对她说:如果两边中考时间上不冲突,你再回来考一考呗?最终,她也没回来参加我们这儿的中考,二年多的心血,不仅没能给我提点成绩,却还给我的成绩增大了分母,给我的平均成绩中多了一个零。
 
一方面是挤破头,下跪也要去上学,另一方面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甚至会并校。教育真的很难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