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娘家还是回婆家?
我的想法:去婆家过年,这是我们的风俗,也是习惯。
我生活在小城市,民风纯朴,民俗醇厚的孔孟之乡。我们这儿风俗很讲究的。骨子里残留着孔老夫子的传统观念。关于到哪儿过年这个问题,在风俗上有“明确”的规定:年三十,初一,十五女儿女婿都不能回娘家去的。据说,在年三十,初一,十五这三天看了娘家的灯,娘家会越过越穷的。
据我妈说,这种说法是因为过去穷,每家过年的时候都要提前备好年货,鸡鸭鱼肉都有,不想让女儿回娘家吃这些好东西,所以就想出了这样的说法。
虽然现在不穷了,女儿回娘家吃点娘也不心疼了,而且还会盼着女儿多回去几趟,但是,我还是很自觉地遵守着这一传统。因为我娘家有弟弟,如果我那几天回娘家了,万一我是说万一我弟弟家过穷了,或者出个什么事情,娘家人怪罪我呢?我也一直希望弟弟家能够越过越好。所以我还是遵守着这一传统,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风俗,我为什么要去破除呢?再说我离娘家那么近,一年中除了这三天还有三百多天我随时都可以去呀,所以回娘家不差这几天。
我大姑姐可能也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所以她结婚这七八年,也一直没有在娘家过年的想法。
我们这儿也有固定的一定要回娘家的日子。
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妈妈会在家里做好饭菜等着女儿女婿回去吃饭。按说我弟弟那一天也要与弟媳妇回娘家的,但是弟弟为了我回娘家里能与我们一起吃个团圆饭,总是会先打个电话问:“姐,你们哪一天来呀,初二还是初三?如果你们初二来,我们就初三再去孩她姥姥家。”我们姐弟俩总是商量好,如果弟媳妇初二回娘家,我就初三再回去。
正月十六也是回娘家的日子。过去娘家的侄子要专门开着车去姑姑家叫姑姑回娘家。这一天叫“叫姑日”。为了这个传统日子,我们这儿的学校开学的日子都安排在正月十七。学校也为了正月十六孩子们要去叫姑姑让路了。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当然就不用再去叫了,打个电话,姑姑就来了。
正月十六又称走百病的日子,据说,走远路可以去百病。
结婚七年了,都是年三十才去婆婆家,这一天,婆婆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准备好多菜,还要包水饺,我们一家和大哥一家都回去喝酒吃团圆饭,一般午饭能吃到下午三四点的样子。然后我们就各回各家看春晚睡觉,因为公婆有早睡觉的习惯。我们也不能多打扰。
今年婆婆把敬天的日子定为腊月十九,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想到婆婆会这么早就敬天,往年都是腊月二十六,腊月十九也正好是周六,但是我们没有回去,为此我婆婆还大发了脾气。婆婆今年用全羊来敬天的,往年都是用全猪。敬完天后,她一直在叨叨没想到羊这么贵,买了个小瘦羊竟花了四百多。老公前天回去的时候,给了婆婆五百元钱,并说今年敬天的羊钱,我家出。我想这样我婆婆心里会舒服些,四百多元对于收入不高的老人来说也真是太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