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中学结缘信宜水口
广雅书院(广雅中学前身)历史悠久,1888年由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建。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武汉大学前身),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并称为中国四大学府。迄今长达120年之久。建校百余年,英才辈出,桃李芬芳,弛誉中外。百年广雅,历尽沧桑,饱经动荡,数迁校址,13次易名。从抗日战争起,1937年8月底,日军机开始对广州狂轰滥炸。同年9月,广雅中学奉命迁校到顺德县碧江乡。
1938年10月初广州沦陷,广雅中学在广州西村的校舍沦为日军仓库。因碧江临近广州,这时广雅也危在旦夕。时任校长——黄慎之不得不让全校学生暂时各自回乡避难。同月底,学校再次奉命由顺德碧江迁往信宜县水口村。这时,省教育厅决定把广雅中学改为广东省立南路临时中学,“南路”是粤西的别称,这是广雅中学的第7次改名。黄校长先将跟随身边的学生安顿好后,便辗转到香港及广东各地寻找一部分学生回来。经4个多月的奔波,千辛万苦又找回了100多名学生到信宜,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原广雅随迁的学生基础及黄校长的努力上,广雅又吸收了一部分由广州各中学回南路的学生进校。
1939年2月复课,当时学生不足300人,
用水口村的祠堂作校舍,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办学,教书育人。广雅在水口村的办学之路虽然很艰辛,但与周边的人民群众相处得非常好融洽,每遇丰收季节,广雅便组织广大学生到田野帮助群众收割水稻等劳动。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除原随迁学生外,再在信宜、高州等地招生,招春季生初、高中各一班,学校也在逐步得到恢复。1941年2月,学校发展到初、高中各3个年级每级两班,共12个班,学生有600多人。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广东省立广雅中学原名,这是广雅中学的第8次改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局面稳定。次年元月,广雅中学奉命从信宜水口回迁广州西村,从而结束了八年漂泊历史。时至今天,不知广雅落户水口的痕迹是否依旧?而这段埋藏多年的历史,人们是否会记忆犹新?由于手头资料不足,有待大家的考究。
回迁后广雅中学的校舍和设备在沦陷期间受到日军严重破坏,用了两年时间才得以恢复。1947年被评为广东示范中学。1949年11月1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管小组接管广雅中学。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广雅中学校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广雅办学,旨在培养"知识广博","品行雅正"之人才。解放后,一直列为省重点中学,中国名牌中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