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个月“打人”处理方法 |
分类: 成长点滴 |
昨天开莘果回家,突然对外婆说:“我们班级李子涵打我耳光。”“什么?”外婆很是吃惊,转而开始不舍得,转而又开始愤怒。不过外婆外公并没有在开莘果面前表示什么。
果妈下班,外婆转述了开莘果在幼儿园的事。果妈是老师,处理这种事自认为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http://s16/bmiddle/610dda56gbb3faa2540cf&690
一、弄清事情来龙去脉:
果儿只有三十五个月,对于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本身心智成熟的要比女生晚,幼儿园小朋友的名字也叫不全。所以了解事情有一定困难。果妈采取了提问式——
“谁打你?”
——“李子涵”(有鼻子有眼,好像不是假的)
“打你哪里?”
——“这里”(果儿指指小脸)
“哪一边?”
——很明确的指着右脸。
更进一步:
“为什么打你?”
——“宝宝抢他的玩具。”
“可以抢别人的玩具吗?”
——“不可以。”
“所以错误先在你,对不对?”
——“对!”
开莘果明白了自己不对的地方。
二、教会孩子处理的办法:
像果儿这样年龄段的孩子,家长绝不可以教会他们以强治强,他们的出手通常是没轻没重的,后果往往会更糟。
“如果以后有小朋友打你,你应该大声的制止他‘打人是坏孩子’。”
——“‘打人是坏孩子。我告诉老师’。”
“可以的。我们不能动手,知道吗?但你一定要大声说,知道吗?”(果妈主要担心大力气的果儿和同学对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果儿在家可以提着半袋米跑整个房间。)
果妈并不想教会孩子用武力去处理事情,从古自今就有“君子洞口不动手”的说法。武力解决问题只会更糟。开莘果长到三十五个月,果妈在教育他的时候从来没有用武力来解决过。因为一时的强势往往是最无用的。
三、将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
第二天,果妈送果儿去幼儿园,将问题如实的反馈给了老师。老师说有这个小朋友,可能是做操的时候,小朋友无意碰到的。果妈对老师说,关键开莘果不能还手,如果是果儿去抢小朋友的玩具希望老师能够严厉的制止。坏习惯一定需要家校配合才能很好的改正,不能让果儿钻“空子”。如果是小朋友真的有打人现象,也希望老师能够教育。
开莘果渐渐长大,踏上这个社会,将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果妈将会正确的引导他,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毕竟将来踏上工作,是没有人会去宠他的。幼儿园的生活还是很快乐的,今天果妈送果儿去幼儿园,看到他在教室里快乐的跑来跑去,果妈知道“打人”事件并没有影响孩子,果儿快乐的和果妈再见,和孙老师问好。希望果儿能够理解妈妈的用心。
谢谢阳阳妈妈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