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友钟山带给我的惊叹

(2013-03-26 16:24:03)
标签:

网络

精品

分类: 人物

           

http://s2/bmiddle/610dc339td8cfa9cf1501&690

               

                ——读《钟山网络文学作品集》

                                 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收到了远在青岛的钟山先生快递给我的《钟山网络文学作品集第三辑,嗅着散发着墨香的新书,盯着一派春色的封面,我很是欣喜。

自从钟山以“海西客”的网名开博以来,我一直很欣赏他的文字,遗憾的是由于自己杂事太多,他的文章我并没能篇篇阅读。捧着这本新著,我得以细细展读,他那淳朴而又灵性的文字,就如清风拂面,给了我清新的阅读快慰,让我迷失其间,流连忘返,难以自拔:那些儿顺着指间流淌的文字与细节的捕捉,皆是美和韵的展现——我甚至觉得,他的这些充满着人性化的随笔与杂文,读起来真的绝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所带给我的诸多收获与喜悦。

通读全书,我对钟山敬服不已,总想写点什么。说起来,我和钟山也算是老朋友了。那应该是1990年,我供职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在区直机关工作的钟山送来了他的一篇散文《黄河口第一柳》,记得他写在稿纸上的字迹十分漂亮,而文章更漂亮——他饱醮着激情赋予文章以挚爱、真情、哲思,不到两千字的短文颇具思想力度和现实深度,让我眼前一亮,于是就把此文发在了馆办刊物《新淤地》上。钟山很高兴,对我说这是他第一篇发表的文学作品,是处女作。后来我又编发过他的几篇作品,让我感悟最深的还是是他笔下的真实、真气的存在,不加修饰的随手拈来,令人印象深刻。文如其人,钟山为人十分善良,又很会做人,在我们朋友圈里,可谓有口皆碑。

后来钟山工作调动到青岛,我之后也南下深圳,彼此中断了联系。再后来还是缘于网络博客才恢复了联系,我们都在新浪开了博客,经常在上面发表博文,彼此阅读点评,常来常往,在原来文友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网友关系。

 

                      2

    从钟山的博文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人生轨迹。上世纪50年代,祖籍山东的钟山,随父母闯关东去了东北。他从小能写会画,多才多艺。当过工人,后进入县直机关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东北来到黄河口,这也使我们有缘在这块祖国最年轻的土地上相识。在90年代他又调入青岛某区,在宣传部门工作。他好像刚过天命之年就办了“内退”,从此,摆脱了原有体制羁绊的他,开始圆个人发展,他不断尝试各种职业,比如买卖商铺、推销电缆、承包影剧票推销,开办家庭旅馆等,还搞过发明申请了专利,虽然没有发大财,但收获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无意中也锻造了他人生的文学营养,成为了他探索文学挥之不去的文学富矿。

    近年,钟山又被区老年大学聘为工作人员,他干一行爱一行,带着个性尽职尽责、满怀热情地积极工作,很快在夕阳学府展开手脚。他发挥专长,用文字描绘老年学员的事迹,用摄影表现老年学员的风采,可以说,这所学校与钟山相得益彰,他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夕阳学府也在他的宣传中熠熠生辉。

钟山的挚友李德辉先生在他的《钟山钟山我爱你》一文中是这样评价钟山的:“他应该是一个天生的“雅士”,玩也玩出个名堂来。他下棋是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称孤道寡“的水平;他打乒乓,也属于一定范围内的“准一流”;他喜爱书画并有相当的造诣,兴之所至也能挥毫上阵,拿出像模像样的作品;特别是网络给了他无限的空间,让他一下子找到压抑了他半生的“突破口”,精彩文章如滔滔江河奔涌,一发而不可收……”

是的,神奇的网络培养了众多写手,博客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给众多热爱文学的男女老少提供了免费展示平台,由此也诞生了一批博客人,钟山就是这些佼佼者之一。今日再读他的散文,我明显感觉钟山的写作已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境界,有了质的飞跃。他的文章视角新颖独特,语言风格大气、流畅而优美,具有鲜明的个性,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3

钟山笔下的人物,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饱含深情的笔下,他把亲人、朋友、同事,邻里等都写得真实而又贴切,令人过目难忘。他注重以细节写人、述事,做到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更叫人敬佩的是,他笔下的人物着墨都不多,千把来字,就能血肉丰满,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张力外显,呼之欲出,充满了活力和生气,且都闪烁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的人性之光,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我曾经在《银潮》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写核武老人魏世杰家庭的报告文学,最初就是在钟山博客上被魏老的故事所感动,引起了我要采写魏老的冲动,于是,有了篇文章的问世。 

 在这里,我还要借用李德辉老师写钟山的文字:“他写友人,总是一人一篇,细腻传神,从不敷衍成篇。他写出了很多朋友的独特和精彩,也显示了他对朋友用情之专之深,观察体会之细。看到他的朋友群像,也能体会钟山兄人生之丰满……钟山兄五十余年生源丰富多彩。在老年将至之时,他把这些流失的‘珍珠’一个个捡起来,用岁月串成串,成为记述他生命的‘时光项链’。让不熟悉他的人了解了他,让熟悉他的人更深的理解了他。”

除了写人物,钟山也有些直抒胸臆的文字,曾经发生的那些如意的和不如意的事情,他娓娓叙出,淡淡的,让读者犹如亲临其境,不经意间就叫人感动。

     更让我吃惊的是,写散文温情脉脉的钟山居然是写杂文的好手,网络上叫拍砖。他的杂文题材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一些连杂文大家们不大敢碰的敏感题材,他也敢“玩”一把,且玩得机智而思辩。都说杂文针砭时弊,但正因为针砭的是”时弊“,所以需要勇气,需要正气。杂文是个精灵。它在别人唱赞歌的时候泼冷水,它在和谐的表象下洞察出不和谐杂文就是“砸文”,是“处处与人作对”的文字。钟山的杂文,处处藏着针尖般的锋芒,让人看后有醍醐灌顶、畅快淋漓的感觉。杂文讲究的是杂味,从文笔上要求知识丰富,行文流畅,立意巧妙,语言幽默,谑而不虐,俏皮机敏,达意入木三分,钟山无疑是做到了。他秉持着普通公民的视角和立场,抓住生活中的某个思考点、现象点而展开杂文进路,如《芳驴PK铁牛,混混再评房淑霞》、《潘金莲PK谢尤美,二美孰美》、《闹剧之后的反思》之类,都能小处着眼,将生活资料、思想资料升华至理性和社会大局的高度,从而生成一股正气。

钟山海西客博客的博文经常被新浪的半官方网站频道《草根名博》推荐,被网友追捧收藏,他还是多个论坛的主力写手,很多帖子被“加精”或者“置顶”。帖子的点击量多达万次的不在少数,还有多篇在10万次以上。新浪“真情天下”开设的访谈栏目中,主持人“月亮姐姐”还对钟山进行了专访,这也是对他论坛贡献的一种肯定。

让我同样吃惊的是,钟山还写诗。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但是你细品味,却特别传神。他的诗歌没有纵深、惨痛和焦虑,更多的只是平易、恬淡和豁达的本色,呈现出健康向上、昂扬积极的艺术特点。

钟山也写小说。他的小说看不出有编造的痕迹,把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写得栩栩如生,确实把故事编圆了。他如果致力写小说,也一定是把好手。

钟山这本集子中,还收入了部分摄影作品。热爱上摄影似乎没几年,但他等于刚学会走路就开始跑步了,他性格中的倔强、坚持、认真,让他不成功都不行。他似乎是相机不离身,只要一有机会,就进行摄影创作。他不但行走在都市的各个角落,还经常去山间海滨进行摄影采风,他喜欢在光与影的旋律中捕捉瞬间的美丽。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记录了老年大学及周边人物与风景的点点滴滴。人、动物、大海、城市都定格在他的激励人心的照片里。在当地的各类摄影作品展中,经常有他的作品参展、获奖。

搞文字,可以说钟山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我有时真有些惋惜:如果钟山当年不在机关当干部,而是到大报一显身手,凭着他的才华,一定是个首席记者。

  

                        4 

钟山的书,我看到了一个全面真实的钟山,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淳朴洒脱的钟山,一个淡泊名利,却又积极进取的钟山。

    钟山的集子中所收入的作品,既有他对于故土、亲情的讴歌、赞美与眷恋,也有对于社会、人生诸种不和谐的因素与人性堕落的拷问与鞭挞;既有对于读书、品画、做人等深层次的哲理性思考与感悟,也有对于祖国秀美山川等风景名胜、人文地理的独有妙思、感想……钟山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抒情与哲理的笔法交融,幽默与讽刺的文风驾驭,都不乏相得益彰地为读者带来了各取所获的艺术质感与陶冶。

钟山是被网络培养起来的。在网络中,正如著名作家陈村所说:“网民们写得最多的是各类随感,大海一样汹涌。生活中,他们各有专长,无意当什么“作家”或“写手”,热心的是记录一点人生的思绪感悟。因心地坦荡,并无所求,常常更加好读……”钟山的创作正是如此——由于不以发表为目的,这使得他的写作题材开放度更大,写作内容更加宽泛。传统的文学作品,即使能够发表,发表之后的的反响作家们往往知之甚少,当然引起轰动的除外。但网络作品就不同了,写博者可以随时随地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反响如何?往往一个帖子,就能引来无数看客。鼓掌也好,拍砖也罢,总之是热热闹闹,与伏案写作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通过互动和探讨,博文作者还可以随时随地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钟山到现在已经印制了三本网络文学作品集,约100万字有余。这三本集子与我出版的几本书相比,除了明显高我一筹以外,更在于他每篇文章后面几乎都收录了网友们的点评,这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书籍的最大特点。我由此还记住了精彩的点评者的名字:比如“老牛他爹”、“老牛津”、“泉林游客”等,他们认真、友善的点评非常贴切,非常精彩,有些可谓是“一针见血”,值得我好好学习!现在,我也在博客上发表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会有网友读者的跟帖点评,一条条珠言妙语的评论交流令我获益匪浅,回味不已。我和很多素未谋面的博友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们总是抽时间关注我的博文,而他们那一篇篇精彩纷呈的文更令我流连忘返。博友之间相互祝福,相互关心,相互鼓励,让我的生活又增加了一份温馨。不管多忙,三五天我总要上博客来看看,也常在午夜上网回博友们的留言,我的生活真切地感受到了因为认识了更多的博友而精彩起来!

通过钟山的作品,我感慨网络让很多人圆了作家的梦,网络作品不一定都是快餐,里面存在着许多精品。我想不管文学作品是以何形式出现,只要用心,都可以出精品的,比如钟山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