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书法家的文化良知
标签:
胡一帆杂谈 |
分类: 书序 |
http://s6/mw690/610dc3394d1b9b7912345&690
认识胡一帆是在六七年前的一次饭局上,但见老友李敏引荐的这位青年才俊眉目清朗,气格静逸,一股清新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他不胜酒力,但举杯应对,略略羞涩中是掩不住的真诚。得知他年纪轻轻就是深圳乃至全国有名的书法教育家,当下让我惊讶不已。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如鲁迅所说“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灵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出生于湖北大别山一户农家的胡一帆自幼酷爱书法,小小年纪就临摹书法碑帖,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非常适用于一帆:走向社会的一帆做过理发员、炊事员、保安员、搬运工、清洁工等底层工作,这颠倒错乱的经历,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在大量临摹历代名家书艺精品之作的基础上,博撷约取,师古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潇洒而清新的书风。胡一帆不仅毛笔书法骨力深厚,其硬笔作品亦是成功把握和再现了毛笔碑帖的艺术神韵,开拓了硬笔书法的个性,25岁时就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胡一帆硬笔楷书字帖》。天才加奋斗,造就了胡一帆。
胡一帆是个有文化良知的人,声名鹊起的他敏锐地注意到:在电子网络发达的今天,电脑代替了传统书写,年轻一代书写能力正逐步退化,能写一手好字的可谓凤毛麟角。然而,被现今大多数人疏离冷漠的书法教育,在日本和韩国等地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深爱中国文化的胡一帆,强烈地意识到这其中的危险性,于是,他决定从书法教育开始——成立了一帆写字教育研究会,致力于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普及。他倡导 “快乐写字”,一时声名大振,学徒日众,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文化传播公司日益壮大。胡一帆认为,书法学习只要得法,是完全可以迅速提高水平的。他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诱,为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胡一帆还投身到“写字教育全国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中,足迹遍布了半个中国,每一次巡讲都获得轰动,桃李满天下。胡一帆以自己诗人般的神经抚摸着大地的美与源,抚摸着时代的良知和温度。
我对书法的品味虽然属于门外汉,但我第一次赏读胡一帆的书法时,就被那优美的韵律和明净的艺术品味所震憾:无论是长诗还是短章的书写,均浪漫,丰盈,气息饱满,神清骨秀,有一种激越而沉静的精神风貌。
胡一帆人品敦厚,质朴其外、高华其内;为人笃厚诚挚,自少及长,自长及老,凡生活中琐碎事、劳而无功事、无名无利事皆加诸其身,却毫无怨怼,可以说,“仁”和“智”在胡一帆身上完美合一,我想这也是一个真正有出息有成就的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品格。他清澈如水,办事认真,人缘极好,对生活对朋友真诚到无以复加。举例如下:我们的朋友圈中很多人能歌善舞,大家在一块聚会,既不善饮也不善歌的胡一帆略显沉默,谁也没想到,在一次为老朋友自远方归来的接风晚宴上,他居然精心准备了一首歌,用手机播放音乐伴奏,认真地一展歌喉,直把走南闯北的老朋友唱得热泪奔涌……胡一帆的工作最劳碌,可细心的他一年中总是抽出时间几次宴请老友们,规格还较高。每逢做东的时候,他必定为朋友们倾情挥毫泼墨,一幅幅行云流水般的书法充满着感情的张力,常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神来之笔,字字洋溢着从古至今的风雅韵,久看似有暗香浮动。一位书画鉴赏家私底下对朋友们说:一帆这两年进步神速,笔力愈发遒劲,前程无量,正不可预料也。
胡一帆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获奖无数,美誉无数,媒体推介无数,为各级博物馆收藏无数,就不再一一列举。
胡一帆已出版书法集多部,这部书法集的出版,是他倾情丹青、勤奋耕耘的成果的又一次展示。对胡一帆来说,他未来的路还很远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愿他早日登上风光无限的艺术高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