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bmiddle/610dc339h99f937c43379&690
生活中的李慧比照片还帅
2010年12月初,是同学、更是挚友的淑云打来电话,她说她从家乡来北京看望小儿子李慧夫妇了,若我有空,一定要来北京,大家和住在北京的同学聚聚,岂不快哉?我那几天正好有空,就欣然应允了。是想,同学们分散全国各地,其中我走得最远,难得拥有这种相聚的机缘。
我在写家乡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淑云与丈夫李文祥是我读小学到中学的同学,放学回家还是街坊邻居。他们结婚早,得以生了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李慧生于1976年,我对这孩子印象深刻,是因为淑云从家乡到我当时工作的医院来做绝育手术,把未满1岁的李慧也带来了。粉嘟嘟的李慧那会儿格外好看,大眼睛,白皮肤,见人就笑,集体宿舍的女孩子们全都抢着抱他。一个星期后,我们几个同学到火车站送淑云返乡,坐上了火车的李慧隔着车窗见我们没有上车,就舞动着小手哭着要下车,那揪心的场面,害得月台上的我们个个流泪……30多年过去了,那一幕还好像发生在昨天。
1995年8月我从深圳回乡,刚接到东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李慧与小哥哥来看我,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两个俊朗的少年,身为弟弟的李慧已高过哥哥一头,身高是1.83米,目光里闪动着殷殷的憧憬。品学兼优的李慧大学毕业后即被中国三大彩电龙头企业之一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深圳创维集团选中,但我还没来得及与他见面,他就被派到东北一带搞销售去了,后又被调到北京。2001年李慧就以出色的业绩,获得创维十佳销售经理称号。本来,他在这样的大集团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可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选择了自己去办公司,自己创业,走向了从执行者转变为管理者的蜕变。经过了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他的公司逐步发展,由小到大,已具一定规模。熟悉李慧的人都说他不仅有干练的管理能力,而且很会处事待人,特别体贴下属,他对他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我还常听家乡人说别看李慧工作特忙,但他对每一个去京找他的人都热诚相待,为乡亲做事一次一次不知疲累,做事时使出浑身解数也在所不辞,家乡人提起他无不交口称赞。
那几天飞北京的机票一分折扣不打,我是乘火车去北京的,刚把提箱放在卧铺下面,李慧的电话就来了,问我在我几号车厢,嘱我下车后别动,他和妈妈在月台上接我。我连忙说不要接站,你工作那么忙,告诉我地址,打的直接去你家就是了。李慧说一切都安排好了,蔡姨您听我的就是。听他电话里爽朗的笑声,顿感一片热情与细致扑面而来了。
下了火车,李慧和母亲果然在车厢门口迎接我,
15年没见的李慧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已长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高高的身躯、明亮的眼睛、挺拔的鼻子,那英俊的脸庞更是为他抒写着“生命好时光”的无限气息。
他把我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放在他手中,走进了他的车。到了他居住的小区,他领我们走进了一家装修风格清新闲适的酒楼,点了一桌子菜肴风味独特的菜,席间,他不停地向我和他母亲敬酒,笑声朗朗,笑声中袒露他的奔放、热情,无遮无掩,虽说我们是两代人,交流却如此顺畅,全然没有代沟,三个人的宴席,气氛照样热烈而祥和。
那晚,就住在了李慧家,他的妻子是达斡尔族姑娘(李慧是蒙古族),清秀美丽,一看就是那种有内涵和气质的人。她与李慧是东南大学的同窗,后在清华大学读研,目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两个人的婚姻属于珠联璧合,在事业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展,同时又帮扶着对方。
第二天正好是周六,我们4位同学约好了要去住在通州的史凤玉家聚会。上午九点多,李慧就开车拉上他妈妈和我,直接去方家村,接上了20年前随北京知青丈夫调到北京工作的杨淑梅,一起前往通州(另一位同学王俊江住在大兴,他直接乘地铁了)。知道李慧的公司在通州宋庄,我提出顺便到他的公司看一看,他欣然应允。他的公司有一个很大的院落,几排白色的房子都是蓝色的屋顶,令人赏心悦目。走进李慧不大不小的办公室,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水画,我感觉那幅画画面过于简单了,立意似乎也较单调,就直言不讳的建议他换一幅。李慧笑了起来,说,“蔡姨,这幅画画的是内蒙的大青山,我看着这幅画,就想着自己的家乡。”他的话让我心中一颤,一个把家乡装在心中的年轻人,故乡的每一条林径、每一湾山溪、每一座峻岭,都会在他心中璀璨,涌动着故乡山水的心灵必然是本色的,也必然充满了对世界的热爱。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从偌大的窗子外倾洒进来,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留下了片片斑斓的光影,李慧又带我们去隔壁房间去看公司销售的部分小家电产品,我不懂行,但那些产品都是我没见过的,我由此知道李慧是在做与时俱进的事业。
史凤玉与丈夫急待我们前去家中,李慧就带我们上路了。但通州很大,真的找一个地方并不是很好找,他于是给史凤玉打电话,只听他亲切地说:“史阿姨,您仔细为我说一下,咱家究竟在哪里?”这一句“咱家”让我和杨淑梅感叹良久,普普通通的句子,恰当的运用就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想,李慧以这样的语气和客户沟通,客户的心怎会不柔软起来呢?
那两天,李慧把全部时间给了我们同学之间一次又一次变换地点的聚会,迎来送往,对待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热情。从一个个的细节中,我和我的同学们目睹了他办事的机敏和干练,也体会到他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细致。
周日晚上,为了便于逛街和游玩,我们几个女同学住进了樱桃园一带的一家宾馆。李慧为我们开房,带我们走进房间,然后说他出去转一下。我们几个便在房间里悠闲地聊天。没想到,半个小时后,李慧提着几个袋子走进来了,买的是各式各样的水果,还有瓜子、还有一条他妈妈喜欢抽的什么牌子的香烟。小伙子的心真是太细腻了,看得出他不是一般的会关怀别人。
晚上,李慧又陪我们吃火锅。之前,我们一致动员他回家陪妻子吃饭,他诚恳地说:“我俩天天在一起,你们却难得来一次,千万别说让我回家的话了。”
新的一周开始了,李慧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听他给别人打电话说要增加百万周转资金,他母亲急了,说家里一些亲戚能帮他凑齐这些钱,但李慧坚决地拒绝了,他说已把自己的住房做了抵押贷款,下月初即可以从银行拿到150万,困难到时迎刃而解,请母亲千万别为他的事业操心。由此可见,李慧真的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抑或是一只羽毛丰满的鸟儿,他已能独撑一片天了!
除一天晚上李慧陪客户吃饭外,每天他都开上一个半小时的车来陪我们吃晚饭。
在我离京的前一天晚上,李慧带着妻子在宾馆里与我们聊天一个多小时,他的语言非常富于感染力,时而激情高纵,荡人心魄,时而隽思妙语,议论风生。反正无论谈什么,都让人觉得饶有趣味。他说,自己当时出来办公司,并不是出于深思熟虑,而是属于年轻人的“敢想敢干”吧。在波诡浪谲的商海里航行,悲壮多于温情,险阻多于顺达,期间他吃了多少辛苦,经受了怎样的磨练,他没有说,但我猜得出。最打动我心灵的话是,李慧说他每每有些得意的时候,他就提醒自己向高处看:那么多人都比他强,他只有不断地进取;每每他觉得自己灰心丧气时,他就向低处看,还有很多人境遇不如自己,他要知足,要常怀一颗平常心……难得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李慧才会“胜不骄败不馁”。透过他随意的讲述,我感觉他有一种能够超越常人的坚韧;一种追求什么就一定要攀登到极致的韧性。他没有提到自己目前的成功,可他的神态彰显着他的自信,他坚定的目光显示着他能够把握未来。李慧说他非常庆幸自己一毕业就能进入“创维”,在这样一家正在迅速发展的集团公司里,他学到了奠基自己事业的东西,由此受益终生。他还深情地提到了一个个人的名字,说他们一个个是在何种情况下怎样帮助了他,一颗感恩之心溢于言表。我一下子想起了一个诗人说的话:感恩的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胸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在北京逗留了五六天,我就返回深圳了。李慧开车赶来送我,不顾我的推辞,坚持用物质形式表达他的心意。归途中,想到这个心胸旷达、为人真诚的小伙子,思绪难平,于是匆匆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给了李慧,以此来表达我的心情:
赠李慧
寻常一样来京城,
因有李慧便不同;
迎来送往笑脸扬,
美酒端来情意浓。
明眸皓齿金子心,
英姿勃发别样灵;
青出于蓝胜于蓝,
喜看吾辈好后生。
(本文为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