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动词“是”的相关概说0901444
(2011-03-16 15:58: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生作业 |
判断动词“是”的相关概说
一、
“是”既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又与它们,特别是动作动词有差别。相同点是主要的、本质的,所以应将它归入动词。“是”是动词的一个小类,可以叫它为“判断动词”或“肯定标记动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字,表示是非、有无等意义。 “是”字句是判断句,但判断句不全是“是”字句.判断句的范围较大,“是”字句的范围较小。
二、
“是”最基本的作用是肯定作用。最基本功能是标记功能。一句话,“是”在句中的功用是肯定的标记。
(1)肯定作用
“是”字的用法可以一元化。它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肯定、联系、判断、强调,都无非是肯定。“是”的这种判断、断定,既可以是断定事物,也可以是断定性状或动作。不过,如果用名词性成分作谓语,由于汉语言的历史原因,一般要加“是”表判断。用形容词或动词等非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如果是着重描写或叙述,一般不加“是”,只有在断定事物的性状或活动情况的时候,才用上,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情况的“是”常常可以去掉的原因。
(2)标记作用
“是”字句是有标记项,“是”是标记词。
(3)做句法成分的能力
判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主要作用是对事物加以判断或说明。
(4)组合能力
1“是”表示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很多种意义。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生产。
老舍就是《骆驼祥子》的作者。(甲=乙)此
时主语等于宾语,两者可互换;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女儿也是传后人。(甲<乙);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例如:这孩子是双眼皮。
这一年是丰收年。
●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如:遍地是牛羊。
靠墙是一张桌子。
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全句是存现句。
2前后可以出现什么
(一)“是”字句的主语
“是”字句的主语既可以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
例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他们是大学生.
吃的是面包,喝的是果汁。
一斤是十两.
衣服是洗干净.
●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
例如:打是疼,骂是爱.
听和说是学好外语的根本途径.
慢跑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
她好几年昏迷不醒,活着也是耽误工夫.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严肃认真谦虚是一种好的学风.
诚实是一种美德。
●主谓短语或小句充当主语的。
例如:她喜爱音乐是父母的遗传.
祖国强盛是人民的幸福.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
(二)“是”字句的宾语
“是”字句的宾语既可以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
●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
例如:陆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
这本书是小李的.
青年们也这样热心,是近二三年来才有的事.
●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
例如:懦弱的表现是趴下去,坚强的表现是站起来。
站长的意见是让通讯员去营部.
马琳的毛病是不稳重.
他讲话是慢.
●主谓短语或小句充当宾语的。
例如:父母盼望的是孩子快点儿长大.
我们是两相情愿.
(三)主谓“是”字句的基本句法结构格式
根据主语和宾语的充当者有体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的不同,主谓“是”字句的基本句法结构格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体+是+体”式(“体”指名词性词语,下同)。
例如:桌子和家具是公司的.
一天是二十四小时.
2、“体+是+谓”式(“谓”指非名词性词语,下同)。例如:她的工作是收发信件.
关键时刻需要的是冷静沉着。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3、“谓+是+体”式。
例如: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磷软、轻便、美观是这种衣料的主要特点.
刻苦学习是青年人的一条正路.
4、“谓十是十谓”式。
例如:购买国库券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疲乏、困倦是过分熬夜引起的。
谈天或随意地看报便是休息.
(四)非主谓“是”字句的基本句法结构格式
1、“是十名”式(“名”指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是个星期一吧,伙计们都出去踩烟土.
正是个初夏的晚间,我去找他闲谈。
一眨眼,又是新的一年。
2、“是+小句”式。
●“是+名+动”的兼语式。
例如:是你挡了我的路.
是他把电视机弄坏了.
是他站起来帮了我。
●是+主谓词组。
例如:又是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
●是+非主谓句。
例如:是出彩虹了,我没骗你.
是该换衣服了,天热了。
是不能再糊涂下去了。
●“X是X”格式
这是指“是”前后部分的词语相同的一类句
以是同形的名词,也可以是同形的动词、形容
表示。
前后两部分同形的词语字数相等
(1)表示毫不相干(用于对举)如:
我哥是我哥,我是我,两码事.
往年是往年,今年是今年。
他有个毛病,说是说,做是做.
(2)表示不含糊(一般用于对举)如:
他演得好,眼神儿是眼神儿,身段是身段。
在我们这儿饭是饭,水果是水果。
一天三顿饭,干的是干的,稀的是稀的。
这种格式表示“要什么有什么,一点也不含糊”的
(3)强调事物的客观性。“是”前常出现“总、就”
不管你怎样否认,事实总是事实.
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唱得好就是唱得好,这是事实.
南方到底是南方,三月就插秧了.
(4)表示让步。后段可以加“但是、可是、就是”如:
亲戚是亲戚,可是原则是原则.
前后两部分中心词相同,字数不等。如:
表示让步和强调。后段含有“可是、但”
听是听清楚了,可怎么也记不住.
他弱是弱一点,但还能吃苦.
便宜倒是挺便宜,就是颜色太难看。
上街是上街,可是不买东西.
(五)判断动词“是”与副词“是”
例如:我是要写状子告他。
我们是看的话剧,不是看的电影。
(六)“是。。。的”中的“是”
在谓语前面的“是”,不重读时,一般与句末的语气词“的”配合使用,功能相当于语气词,可以省略。
例如:你那样做是完全行不通的。
我们是会帮助灾民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