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动词偏误分析 0901450
(2011-03-02 22:44: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生作业 |
动词偏误的类型
动词习得中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类:语序、缺失、赘余、误用。
(一)语序
1、动词语序
下面5个例子都是动词和宾语的语序出现了问题。汉语一般情况下是“S+P+O”句式,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或宾语太长,可以用“O+S+P” 句式,将宾语前置。
1)我快要去火车站他接了
2)我来中国留学以后,觉得应该做的事很多有。
3)中国来以前我是英语老师。
4)我们在北京有名的冷面吃过了。
5)回来的时候,我们五个小时花了。
例1中的“他”是连动式中的宾语,例2中的“很多”是动词“觉得”的宾语(小句)中的宾语,例3是动词短语中的宾语,由于都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所以并不符合宾语前置的条件。例4和例5中的宾语是整个句子的宾语,因此可以将宾语前置,表示强调,但是语序仍有问题。例4应改为“有名的冷面我们在北京吃过了。”例5应改为“回来的时候,五个小时我们花了。”
2、多个动词
1)我去决定参加晚会。
2)明天我要看一个中国电影去电影院。
3)我跟姐姐一起逛去颐和园。
4)昨天晚上我从东京到上海坐飞机。
例1中,“去参加晚会”这个动词词组应该做的是“决定”的宾语,例2到例4都是连动式中,多个词的关系出现了混淆。例2例3中,后一个动词表示的是前一个动词的目的,应该是“去电影院看一个电影”“去逛颐和园”。例4,前一个动词表示的是后面动词的手段和方式,应该是“坐飞机到上海”。此类的偏误应该和习得者不清楚多个动词之间的关系有关。
(二)缺失
1)下次考试你一定能(有/取得)好成绩。
2)我们可以在操场(踢/玩)足球。
3)因为我下午头疼,所以没有(参加)会议。
4) 别走,等一会儿,(走)以前吃完早饭吧。
5)他刚才介绍中国情况(介绍)得很多。
例1到例3中的动词缺失,也可以看作是名词误用为动词,此处论述以后,将不在后面一节“误用”类型中再重复论述。出现动词缺失的原因,和习得者的有意规避有关,因为动词的使用比较难,在词汇量有限而又急于表达的情况下,习得者就会采取回避的方式来不使用动词。例4中,习得者认为前边已提及“走”,后边可省,其实不然,此处的“走”必须要有,才能表达清晰。例5属于程度补语的语法规则范畴,动词有宾语要重复动词再加补语,因此“介绍”应该重复。
(三)赘余
1)我初来中国的时候,经常有闹笑话。
2)吃涮羊肉以后,我常常有肚子疼。
3)王老师去在哪儿?
4)你去在教室还是宿舍?
5)每天我做学习三个小时。
6)我星期天做洗衣服了。
7)他刚才的说话很有意思。
8)我决定爱看马里足球队对中国足球队。
例1和例2中的“有”都应该去掉,和后边的动词短语的语义有重复。例3和例4中“去”“在”应该使用一个,语义不同。例5例6中“做”属于多余。例5中的“做”受学生母语日语的影响,在日语中,“做”后可以加动词,但是汉语一般情况不可以,而例6“做”则受到了英语“do”的影响。例7是动词误用为名词,“说”应去掉。例8中“爱”和“决定”两动词不能一起用。
(四)误用
动词的误用是动词习得中最常见的偏误,动词误用有以下几种情
况:
1、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1)我来中国一年了,虽然努力学习,但是不能交流中国人。
2)因为跟中国人没有交流的话,不能进步汉语。
3)明天我想去上海机场送行我的好朋友,她要回国了。
4)他在他的办公室面谈我。
动词中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习得者往往辨别不清及物和不
及物。而汉语中有的动词即是及物又是不及物,所以这类偏误在初级
阶段比较常见。例1到例4都是把不及物动词误用成了及物,带了宾语。
这类不及物动词如果要涉及对象时,应用介词来引出这个对象,而且
使用什么介词也是约定俗成的。如“和⋯⋯交流”、“使⋯⋯进步”、“给
⋯⋯送行”、“和⋯⋯面谈”等。
2、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1)我有用汉语写日记。
2)他有用钢笔写汉字。
3)那种花有成人的意味,它深深感慨了我。
例1例2是误将形容词“有用”当作了动词“用”。此句式是连动式,“用”表示的是后边动词的方式和手段。例3中,“感慨”是形容词,后边不能有宾语,在此误用为动词,应该改成动词“感动”。
3、名词误用为动词
名词误用为动词有很多偏误也可以看作是动词的缺失。(见上)
1)他曾经去过很多国家,经验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此例则是受母语的影响将名词“经验”误用做了动词,此处应该用“经历”来代替“经验”。
4、 同音词的误用。
1) 我了解你, 你最近对我过渡好肯定是要我帮你什么忙。(过度)
2) 我们必需汇报这次比赛的结果。(必须)
汉语习得者经常存在同音词误用、混用现象,其中,误用、混用频率较高的词大致有以下几组:“侦查”与“侦察”、“做法”与“作法”、“做客”与“作客”、“坚忍”与“坚韧”、“违反”与“违犯”、“权力”与“权利”、“检查”与“检察”。
5、离合词的误用
1)我和王老师谈话中国的情况。
2)我要见面我的朋友。
3)我的朋友想晚上请客我。
4)他今年毕业清华大学。
5)他是我的好朋友,经常帮忙我。
6)她结婚了一个有钱人。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动词,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一个名词性语素按照动宾结构方式组合而成。在初级阶段学习中,离合词是动词中的难点。因为它有自己的使用特性:两语素可以“离”也可以“合”;
一般后边不能加宾语;要指出离合词涉及的对象时,需要用介词引出,放在离合词的前边。这一类词在初级阶段学到的主要有:见面、谈话、帮忙、吃饭、结婚、打工、毕业等。例1到例6都是离合词带宾语的偏误,习得者误将离合词等同于一般及物动词。
6、 近义词误用
1) 你得保障我们离婚时, 把这家浪漫满屋递给我。
2) 老师分布了下学期奖学金学生名单。
3) 我们向美好的未来前往吧。
4) 今天的发言, 我特别紧张了, 声音颤动了。
5) 这派掠夺了政权。
6) 谈了半天,他终于固定回国时期了。
例1中保障是指保护( 生命、财产、权利等) , 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0是指担保、担保做到。例2中分布是指散布(在一定的地区内) ; 公布是指(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 团体的通知事项) 公开布, 使大家知道。例3中前往是指前去, 去;前进是指向前行动或发展。例4中颤动是指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颤抖是指哆嗦、发抖。例5中掠夺是指抢劫、夺取; 夺取是指用武力强取, 努力争取。例6中固定是指使不变动或不移动;确定是指明确地定下。
参考资料:
[1]李春红.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J].八桂侨刊,2004,(4)
[2]李 彤 王红娟.中级阶段外国留学生双音节动词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