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三只羊
(2009-11-10 08:43:37)
领头羊之一;杨怀定,也就是(现在的杨百万)在买卖国库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证券市场初期,交易很原始,没有大户室,没有电脑联网。于是其成立了第一个证券办公室,专门从事股票买卖,他的名气也就是从这个时侯渐渐地大起来的,当电脑充分普及之后,其解散了自己的证券办公室,开始从喧闹无比的股市前台隐入幕后,很少四处抛头露面。但是,其本人,一天也没离开过股市,并在近年成功的捕捉住大牛股:上海梅林,至今,仍活跃在股市,并有著作〈股市人生〉〈做个百万富翁:杨百万自述〉等已陆续出版,但对实战指导意义不大。其写作目的,不宜多加评论!!!
领头羊之二:杨良正,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前,他就是上海股市赫赫有名的角色,杨良正不但是上海最大最早的几家证券公司第一个大户室里的第一个大户,而且,是国内最早运用技术分析买卖股票的人,另外,上海异地购买深圳股票,也是他开的先河,当年他的风光在圈子里绝对不亚于杨怀定,在他风头最健的时侯,他握有上海股市八分之一的股票,(当然是将委托理财也算在内)那时,他将手中的股票抛到市场上去,一定是一场地震。但是,现在他输了,输的净光,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不仅输光了。而且欠了一屁股债。惹了一身的法律官司。在股市中博杀。输赢本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他太渴望成为超级富豪,于是拼命透支,才使他无法经受原本很正常的输赢,他常常以1:4,1:5,甚至更高的比例透支,由于透支被套,不愿认输,再想解套,只有更大量的透支。于是透支被套再透支再被套,越透支越恐慌,越恐慌技术水平发挥的越不正常。由此,杨良正拼命透支,屡战屡败,终于全线崩溃,不可挽回。悲耶!惜呼!!!!
领头羊之三:杨卫国,三只羊中最惨的就是他了。杨卫国是上海本地人说的:“打桩模子”出身,早先一直站在马路的拐角,贩卖粮票,香烟票,鸡蛋票。社会发展了,他也跟着发展。贩起了国库券和外币。再后来。他又倒起了邮票。倒啊倒啊地。发了财。手里有了资金,便学着做股票,杨卫国虽然没有文化,但人却很聪明,他在决定做股票之前,天天到证券公司坐着看,看涨看跌,看别人怎么操作。当他觉得已经看明白之后,全力以赴投入了股市,也就是一二年的功夫,他成了上海股市有名的大户,在1994年他的自有资金已过千万,用这笔钱过日子,几辈子也花不完,但他不满足,他太想成为亿万富豪。因为仅听说期货市场来钱快,便将全部资金冒然投入不了解的国债期货之中,没想到(但却是必然的)这里成了他的滑铁卢,一个月里,全部资金荡然无存,仅穿着内裤出来,他无法承受这个打击,精神崩溃,住进了疯人院。有一年春节,有人在上海复兴公园看到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老棉袄,身上脏得一塌糊涂。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我曾经很有钱的”唉!能怪谁呢!!!
ps:顺便提一下王冰先生对杨卫国的评价,他在凌通论坛发了个帖子,正在叙述他20年的投资经历呢。
前面提到的上海股市“三只羊”中的杨卫国在九十年代初就有自有资金几千万。那么富有,却没有为太太买过一个首饰;没有买过1套新房;更没有专门出去旅游过1次。还是住在那种低矮的平房中;还是每天骑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其它什么都响的老坦克去证券公司大户室;还是舍不得吃,中午就到街边的小摊上1碗咸菜面就打发了当时的超级大户的肚子。太太曾经劝过他买新房,曾经问他讨要过金银首饰,曾经要他从赚来的钱中拿出一部分改善生活,这一切都被他断然拒绝了。九十年代初的几千万,哪怕搁到2009年的现在,正常过日子的话,依偶们上海的生活水平,恐怕两辈子也用不完,但他不满足,他太想成为亿万富豪了。因为听说期货市场来钱快,便将全部资金冒然投入不了解的国债期货之中,没想到(但却是必然的)这里成了他的滑铁卢,一个月里,全部资金荡然无存,真正的杨千万进去,杨白劳出来;西装笔挺进去,一条内裤出来。他无法承受这个打击,精神崩溃,发了疯。曾经拥有千万,却没享受1天,连妻子和孩子也没沾上什么光。偶曾看见1篇文章中谈到国外的1位投资大师,他的孙子要吃1个雪糕,可能也就几美分吧,那个大师经过一番复利算计,对孙儿说,这支雪糕在几十年后值1000美金,然后反问孙儿,你难道愿意花1000美金来满足你的欲望吃1个雪糕吗?才几岁的孙儿似懂非懂,茫然无措,最后,这一小小的心愿也没有完成。偶想,这未免也太抠门了吧,投资不能动用基本的生活费用,适当的人生享受和人格平等还是必须的----享受还是投资?难道不是个问题!?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