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孟頫作品中的章草元素

(2016-03-20 18:59:37)
标签:

章草

文化

分类: 天枢呓语

       过去认为赵孟頫是章草大家,所提到的代表作一般都是《临急就章(三种)》和《六体千字文》,而这两件作品现在已经可以毫无疑问的确定为后人伪托之作或临作了,此外赵孟頫则很难找到一篇完全意义上的章草作品,因此其“章草大家”的名头也遭到质疑。因此赵孟頫传世作品中的章草元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对其传世作品认真审视后发现,《临急就章(三种)》和《六体千字文》不但不能证明赵孟頫的章草水平,而且距赵孟頫实际水平相去甚远。
       一般认为,小草形成以前的草书统称章草,而实际来看,就像秦以前的篆书统称大篆一样,它们并不一致,而章草一词的起源又无据可考,以至于不能知道它的确指。比如汉简牍的草书与晋残纸的草书便有很大的区别,王羲之的豹奴帖与陆机的平复帖也大不相同,如果简单的统称为章草,一定会使人如坠五里雾中。因此又有甘中流先生将小草成熟以前的草书称为古草,认为古草孕育出了章草和今草两种草书,即章草与今草为兄弟关系而非亲子关系。甘先生认为,章草的特点是“规范化”和“装饰化”,理解起来,规范化就是写法相对固定,笔笔认真书写而不潦草,装饰化就是利用波磔、方笔、折笔等对字进行装饰化处理。根据这种分类,则章草包括《出师颂》《月仪帖》《急就章》等历代认为的章草代表作,而唐代早期的一些字字独立的草书(有人名之曰独草书)则是古草的另一种演化了。无论是“古草”还是“章草”,其早期草书的元素都影响了今草,今草从晋代成熟一直到唐代早期(至少到贺知章《孝经》)都保留了那些元素,因此章草和今草也是难以截然区分的。基于对“章草”一词的争议致使对章草理解的分歧,以及今草和章草区分之难,在阐述赵孟頫笔下的章草元素时必然会出现不同意见。我认为,早期今草中的章草元素即是今草对章草的传承,由于这种传承在唐代早期(至少从怀素开始)便开始消失,虽然间或有人有所恢复(如米芾、赵构),但其作用总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即便是赵孟頫从王羲之《十七帖》等作品中获得的章草元素,也可以认为就是章草元素,争论赵孟頫作品中具体字究竟为章草还是今草也是没有意义的。
       《跋保姆砖志》是赵孟頫存世唯一一件章草作品,是其早年大概在集中学习章草时期的作品(见参考文章);而《真草千字文》、《归去来兮辞》、《酒德颂》等作品中的草书字是今草还是章草已经不可区分,若用这样风格的草书字写成一篇纯草的作品,直需要将一些短小的捺笔写出翘脚的笔锋来便会被人归入章草中去了,捺笔出锋切不可作为判定章草的唯一标准;《题双松平远图》虽以行书为主,却通篇都是章草的味道;赵孟頫手札的落款日期似乎是在模仿王羲之姨母帖,将横画拉长,这与出土的很多晋文书风格一致,也体现出了章草的风格。

参考文章:杨岩松:《鲜于枢、赵孟頫的“同学”作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M0NTA0Nw==&mid=203652428&idx=1&sn=1039dbb6714071dfb4f635c20bcc28ec#rd

附图:

保姆砖志跋



自题双松平远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