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慢半拍,快乐更精彩

(2011-01-03 17:09:25)
标签:

休闲

杂谈

分类: 闲弄文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抱怨之处在于生活的“速度太快”。所以,当“慢活”这个新锐生活理念提出后,很多人都表示赞同和向往,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有55个国家、八十几万会员加入了叫做“SlowMovement缓慢生活”的运动中。
    慢活运动从慢食开始,而后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比如,慢写,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慢写”的态度,不只是要慢慢写、经过思考地写,而是要懂得欣赏和理解。比如,慢爱,当速食般的恋情、一夜情不再新鲜,懂得缓慢地去看,去细细体味朴实而纯真的爱情。比如,慢阅读,细细读一本好书,一页页地读,而非一目十行地浏览,体味文字的愉悦。再比如,慢运动,慢呼吸……
    如今每年一届的慢活论坛已经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规模活动演变成政府瞩目的盛事,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成为慢活族。在日本、美国都有“慢活营”,在泰国、印尼还有慢活族餐厅。
    正如缓慢运动网站上的一句话:“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音乐家所谓的正确的速度来生活。”
    我们每天都在赶时间,嫌网速不够快,感觉车开得太慢,吃饭上菜太拖沓……所以我们吃饭的目的只能停留在充饥的水平,而顾不得让味蕾在舌尖停留,哪怕是多余的片刻;我们没有时间享受散步的惬意,只能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我们失去了聊天的兴趣,只在KTV里发泄情绪;拼命工作,接着以购物作为对自己的回报。
    忙碌让我们食无味、睡无意、爱无能。李宗盛曾有一首歌,非常直白地表现出这种生活方式———“盲、盲、盲,盲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忙、忙、忙,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我们脚步匆匆地为生活奔波,却离生活越来越远。
    无数厌倦了忙碌日子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搭乘“慢活”这辆时尚班车,享
    受慢餐、慢运动、慢睡眠、慢工作、慢读书。他们不愿做疲于奔命的小老
    鼠,摒弃了那些让自己欲慢不能的坏习惯,让生活节奏慢下
    来。要慢活是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快活PK慢活谁更胜一筹?
    每天生活像赶场:赶上班,赶开会,赶饭局,赶聚会……我们总是紧绷着神经,辛苦而疲惫。早上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中度过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
    他们做的每件事都非常讲究效率,说话语速快、思维也要转得快,遇到慢活者会觉得很反感。快活族觉得慢活族那种慢悠悠的方式很没有效率,他们习惯了快速解决完所有的事后,再痛快地玩一场。但是,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等着他们,所以快活族的人都处于忙的状态,停下来几乎变成不可能。这种快节奏似乎没有理由,只是纯粹地令自己“忙”,或者在忙中享受“自我满足感”,如果让他们静下来,他们会很不安。
    慢活族很反感快活族所追求的“快节奏”,他们觉得快活族之所以追求“快”也是为了把时间节省下来享受,那不如让自己轻松点,留点时间品味生活。时下,欧洲等国家已经有不少人加入到慢活族这个群体。据说,美国诞生了“放慢时间协会”;意大利创建了“慢食运动”,甚至还有一家名为“Slowlab”的公司开创了“慢邮”。慢活族的慢生活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慢工作到慢休闲,他们觉得,与其到超市疯狂地购进一个星期的食物,不如每天到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买新鲜的蔬果;与其坐飞机去旅游,不如骑自行车去度假,感受旅行的真正乐趣。
    慢活者觉得慢活才能享受人生。而且,多数的慢活者认为,慢节奏不等于没有追求,更不等于不想成功。被同学认为是慢活族的燕子说,在一天之中,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只要完成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就OK,其他一些非立即做的事,可以留在以后做,给自己留点私人享受的时间。既不会过于懒散,又不会太忙,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慢就是美》和《简单循环》的作者安德露说,有数据显示美国人较50年前工作的时间更久,幸福感却在下降,孤独感也更强。美国人一年的平均假期只有两周,40%的美国人甚至休不到这么久的假;即使休假,人们还得带着他们的电脑、传真设备或者手机。
快生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时下的中国,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71.1%的人称,“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是让他们着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至于“加急时代”最突出的表现,60.2%的人觉得是“生活节奏加快”,54.7%的人认为“浮躁,踏实不下来”。甚至,在长假期间,人们的脚步也慢不下来。由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数字100调查机构联合推出的首份《白领“十一”长假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十一”长假62%的白领认为“很累,压力没有得到缓解”,50%以上的白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酸腿痛、头晕脑涨、精力不集中”等疲劳状况,更有高达68%的白领出现了严重的生病现象。
    看到香港科大内地博士生自杀的新闻,不禁感慨,难道他所遇到的困境是不可克服的吗?显然不是。但在那一刻,匆促的、忙碌的、焦虑的生活逼迫着他走上绝路。而原晓娟,一位媒体工作者,生前从事着一份人人艳羡的职业,先后担任《时尚先生》、《美食与美酒》编辑部主任,却因罹患癌症,以35岁的花样年华告别人世。患病之后,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我们甚至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忘记了身体的真实感受。生活像拧紧了的发条,我们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十分钟来使,拼命地努力,只知道生活永远是下一刻,我们忘记了童话、忘记了四季更替,忘记了蓝天白云露珠……”
    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深思:快生活究竟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健康:有一种叫“延缓幸福综合征”的心理疾患,患这种病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40人患这一隐性的心理疾病。究其原因,“快生活”也许首当其冲,过于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很多人长期“过劳”,最终身体被拖垮。
    慢慢品味的机会:“快生活”使生活变得粗线条和匆促,无暇像古人般吟诗作对,无暇顾及没有实用价值的趣味。IT公司总监Fred直言,“快生活让我们失去了慢慢品味的机会,一样东西还没有完全了解,又去适应另外的东西。”职员王玮说,“这样的快节奏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媒体工作者薇薇则说,“从感觉来讲,可能会使人的审美能力日益浅薄化,缺少对细微的美的体验”。而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在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推动下,人们正在忽略和失去一些有价值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效率很容易导致功利,而速度往往会使人来不及体味情感的含蓄和细腻。
    生活本身: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快生活使人浮躁不安,对生活失去耐心,不再讲求厚积薄发,比较急功近利”,薇薇直言。公务员阿武则认为,“快节奏让我们失去的是平静,容易焦躁、暴戾。”的确,快生活真正让我们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健康。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刘铎所言:“快生活让我们失去最多的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而这恰恰是生活本身。”
慢生活可望而不可即?
    记者就慢生活可行性对50位来自不同行业白领做了小型调查,大家都渴望拥有慢生活的生活状态,但有八成认为“慢生活”只能是美好的想往,只有两成人认为在现实中有可行性。
    在一家IT公司做设计人员的周意认为目前以我国的国情快生活在所难免,“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稍微怠惰一下就会落后,害怕被生活抛弃,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加快了生活节奏,最后变成了时间的奴隶。”
    具体到生活,生活压力大是白领们认为慢生活仅是想往的原因。“如果你已经真的不用为以后的生计发愁了,比如两个人有了足够的积蓄,或者生活非常稳定,那当然可以慢生活。”公司职员苏丽娟坦言。而媒体工作者岳光则认为,“这多半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慢生活追求的是更自在的生活,但自在和统治权、话语权又是相悖的。”
    而两位认为过慢生活有可能性的白领的观点则集中在“慢生活”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努力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先让心态慢下来
“慢”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能力——— 慢慢运动、慢慢吃、慢慢读、慢慢思考……所有这些“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当盲目的大多数人被不断加码的“快”要求并催眠的时候,少数清醒者有快乐生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了明确的方向感、超然的定力、聪明的游刃有余的能力。
    正如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慢生活”的社会经济条件。但同时他认为,“慢生活”的价值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你不能实现‘慢生活’,却可以实现慢节奏、慢速度、慢心态。在这‘三慢’中,最重要的是‘慢心态’,你只要记住人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中做一件事情;着急是于事无补的这两点,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被时间‘捉住’,成为时间的奴隶。”
    公务员阿武作为慢生活的践行者,就在奉行“慢买”的理念,至今在这个网络时代,他一直不喜欢在网上订书,而是中意按照最传统的方式慢悠悠地逛书店,摸摸看看那些作为实体的书籍,然后在一个书店的咖啡馆消磨一个下午。
    而媒体工作者薇薇虽然工作忙碌,又有家庭、孩子,但她依然能超然地活得轻快而自在。上班时,她认真、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下班后和孩子、老人共享天伦,业余读读钟爱的古诗词,练练书法,周末全家人则一起去爬山、逛公园、会朋友。对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淡定,她深有体会。“全关乎心态,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受时尚和潮流的影响,坚持自己的一套。”
    广州“懒人部落”发起人之一的龙兆忠先生说,长期的城市快节奏生活让人很累,他们要返璞归真,不再“搏命”,要让生活变成“慢板”,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和品味生活的细节。
    南京图库悠仙美地茶座的生意全天候红火,其中不少人是“泡茶一族”,在这里一坐就是一天,这些人大多喜欢安静,要上几个饮料点心,手捧文件、书籍,不急不忙,像在办公,又似休闲。
他们是慢生活的拥趸
    用音乐的节奏来生活
    杨帆 大学老师“慢活”观:我努力用音乐的节奏去生活……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不过我生活的主旋律一定是宁静。
    读书是杨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不会每天看电视,但是一定会天天看书。她的床头通常会放不同种类的几本书,根据不同的心情和睡眠状态选择不同的书翻看。
    睡前,她会看看人物传记,因为可以带着别人的故事进入自己的梦境;早上醒来,更喜欢诗歌,会给自己整天的生活一个浪漫的开始。“我每天都吃早饭,并且绝对不是应付了事。”非常重视养生的杨帆,每天早上都会吃个鸡蛋、喝杯牛奶。只要条件允许,她都选择在家吃早饭。杨帆告诉记者,她推崇“慢食”,细嚼慢咽,几乎不会暴饮暴食,七分饱才是最健康的。
    对于职业,杨帆坚持,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因为一个人大部分时间会在职场度过,如果单纯因为薪金收入而压抑、勉强自己,那么生活就会从享受变为忍耐。
    急性子的人照样能慢活
    维维 编辑
    慢活观:每个人都有慢活的权利和能力,慢活不是慢性子人的专利。
    维维每天早上五点都会自然醒,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发呆,不去故意想什么,纯粹意识流。然后起床做瑜伽。为了保持充足的睡眠,她晚上几乎不看电视,很早入睡。
    每天早上,练过瑜伽的维维还会根据季节煮不同的花草茶,玫瑰茄、洋甘菊、柠檬柚子茶……最近她爱上了玄米绿茶。“每天早上饭前先喝杯花草茶对身体非常好,不但能排除身体里的毒素,而且好看的颜色和温和的味道也让一天从清香开始。”维维还会给她自己和老公各带上一杯现煮的花草茶,两个人都不在外边喝饮料。
    做编辑的维维,每天都和文字打交道,工作的时候她很少说话。同事总是能听到维维电脑中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手中编辑的却是热闹纷乱的世事。维维说文字工作能让她时刻保持思考,越是忙乱,她越需要宁静的环境。“人不能改变环境,但总得做些努力调节一下。” 文/宗合
慢生活的九种方式
    1.慢餐饮
    慢餐不仅是给我们的味蕾寻找美味,也是为了保留我们的人性。习惯了快速度的我们该怎样在平日里培养慢餐态度?
    比如适当调整一下生活习惯,提早20分钟起床准备早餐,至少为自己煎一个鸡蛋、调制一杯新鲜果汁。与自己约定12点准时去吃午餐,因为上午没做完的工作下午还可以继续做。
    2.慢睡眠
    精致的睡眠也是慢出来的,在有关睡眠的每一个细节上,“慢慢们”都做足了功课,容不下半点潦草,对于他们,准备睡眠如同调制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花草茶。
    3.慢工作
    现代化的工作节奏的确是“慢”的大敌,但是你可以以更自由、更开放、更弹性的工作方式来对待,让工作更有计划性,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让自己工作着,快乐着。
    4.慢读书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追求快,但阅读却是一件需要慢慢做的事情,好书是要慢慢读,慢慢受用的,读太快容易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读着读着,世界便渐渐沉静下来,日子变得明亮,身边洋溢着安详、和谐的氛围。
    5.慢运动
    对于平时疏于运动的都市人来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反而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而慢运动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带来健康。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柔韧、平衡、放松才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佳也是最快乐的运动方式。
    6.慢休闲
    休闲是什么?就是身体和灵魂放轻松,让平时劳碌的身体停歇,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至于形式可以随心所欲。
    7.慢音乐
    喜欢慢生活的人通常喜欢听轻柔的音乐,每每聆听那些高山流水一样的曲调,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心灵在舒缓,所谓天籁之音,就包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慢力量。
    8.慢社交
    职场如江湖,算计别人不如修炼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反而可以轻松打通人脉,以四两拨千斤。即使在职场上,“慢慢们”总是不慌不忙。他们坚信练好内功是根本,因此他们不做小动作,只是本分地做最好的自己,与人为善。
    9.慢情爱
    爱情真的不是小品,只能像韩剧。谈情说爱宛如煲汤,时间越长,味道越香。让我们慢下来吧,缓慢不见得一定让爱情走向长久,但至少中间会有许多可待追忆的情节。 摘自《慢生活》
《慢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