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分被变成295分,是谁在‘躲猫猫’?
作者:皮皮熊
当‘躲猫猫’、‘被就业’这些网络流行语开始泛滥的时候,一句‘今天你被就业了吗’似乎也成了打招呼的常用语,今天俺也来凑下热闹,来讨论下高考成绩的627分何以‘被变成’295分?源于网络,究竟是谁在‘躲猫猫’?
“山东省张世月高考627分变295分,档案离奇失踪”的帖子,近几天在天涯论坛迅速走红,当我看到消息已是8月1日的晚上,看到标题心理的确咯噔一下,身为山东人,深知高考对于山东考生来说稍微有些不公,由于山东考生多,因此分数相比其他省份会高些。所谓‘一考定终身’的的教育体制,近些年要求改革的口号喊得十分的响,也许80成了教育的牺牲品,经济危机下都成了‘被就业’。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涯,完全是在封闭的环境里学习,纯粹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结果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当然和自身的努力天份是分不来的。
众多原因导致现在的教育现状,最初看到这则新闻就气不打一处来,话说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高考这一关,虽然现在‘一考定不了终身’,但是考个名牌大学仍是家长学校所希望的事情,话说此种情况下如果真的是627分的成绩被变成295分,岂不被气死!要我绝对不甘心,自己的成绩被别人窃取,肯定要讨回公道,不是性格的关系,而是原则。但是一切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当帖子在论坛风靡,媒体开始关注这件事情的时候,考生的家长开始‘躲猫猫’了,“从昨天去了学校后,就不想再去其他地方讨说法了。”这样的说法就可以搪塞?究竟是碍于学校又或者其他压力,又或者事情本身缺乏真实?我们无从得知。
抛开这些所谓的‘潜规则’不谈,一个平时成绩多为C,部分B,但综合成绩在其班级中属于差的学生,高考成绩627分可信吗?就算是超常发挥,大家都参加过高考,所谓的超常发挥也不过是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不可能一个平时学校很差的学生,高考的时候考个一本,如果真的存在如此事情,那么不是抄袭也差不多了。
“我们的家已经经不起折腾,谁要是再介入出了问题,我们将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虚伪,既然不想折腾干嘛去网络发帖,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说捍卫真理如此难,那就选择一直沉默,如果事实真相并非你说的如此,那您做的就有些过了,莫拿网络来开玩笑,也切勿来‘躲猫猫’!
网络的普及是给大家制造了便利的渠道,可以第一手的了解国内外的新闻趣事,但是大家在畅游网络的同时请不要搞些假新闻来炒作自己!就算不是炒作,单纯的发发牢骚,就像成绩不满意,落差太多,你可以无病呻吟几声,但请勿拿高考成绩来开玩笑,也许我没有证据,空口无凭,但是相差四百分的高考成绩,谁愿意吃这个哑巴亏?学生本人还是家长?除非受到威迫或也“被规则”了?还是不扯远的好。希望此事到此为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