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杂志2009年总目录
(2013-12-30 11:30:06)总第137期目录(2009年第1期)
■ 建筑评论
标准性建筑50年——当代中国建筑艺术风尚的嬗变
作者:吴焕加
30+30——人文视野下的德国国际建筑展
作者:王建国、邹颖
■ 建筑历史与理论
被遗忘的艺术史与困境中建筑史
作者:王贵祥
梁思成“建筑可译论”之前的中国实践
作者:赖德霖
古代建筑实践中木材的采运工艺
作者:李浈
法则的诞生——维特鲁威《建筑十年》研究
作者:杨健、王其亨
中国近代建筑师注册执业制度管窥——以1929年颁布《北平特别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为例
作者:温玉清、王其亨
■ 建筑设计与理论
年少未敢忘忧国——建川抗日战争博物馆军馆设计纪实
作者:彭一刚
建筑材料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对当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作者:曾坚、苏毅
关于尤恩·伍重的院落式住宅设计思想与方法的研究
作者:张曦元、刘洛微
马里奥·博塔的建筑思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解读
作者:陈琦
线性建筑构件的空间性问题研究
作者:史永高
■ 建筑师走廊
解读范·德·拉恩的塑性数
作者:尹书刚
慢步于从容与淡定之间——阿尔瓦罗·西扎建筑创作思想解读
作者:赵剑峰、赵爽峰
■ 建筑师札记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实践
作者:王凯、王颖
理念与谎言
作者:金秋野
■ 纪事
北窗杂记(一一一)
作者:窦武
■ 信息视窗
总第138期目录(2009年第2期)
■ 建筑理论研究
当建筑学遭遇现象学——2008苏州“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的思考
作者:汪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建筑,一个时代的面相——西雅明建筑体验之现象学维度
作者:汪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现象学理论作为当代建筑学的奠基石
作者:季铁男,北京乙建筑工作室负责人
关于建筑理论问题之“商榷”的商榷
作者: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数字建筑的形式、美学与伦理
作者:赵继龙,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刘建军,山东建筑大学讲师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赵鹏飞,山东建筑大学讲师 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 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建筑领域形态研究的开端
作者:张迅,东南大学建筑系
人文主义的哲学再思与帕拉第奥的建筑思想
作者:李彦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解读里格尔的历史建筑价值论
作者:李红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
对原真性的另外一种解读——《圣安东尼奥言》译介
作者:陆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西方建筑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整合与应用
作者:陈飞,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建筑系博士生;谷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
■ 建筑走廊
上下吐根哈特
作者:曹勇,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浅析白色建筑的演进——巴塞罗那当代美术馆游历后的思考
作者:高庆辉,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筑历史研究
西汉以前城市南北中轴线是否具雏形——《关于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的历史考察》一文之商榷
作者:裴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汪智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在职博士;张兴国,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古代城市封闭的闾里形成因素探析
作者:周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生,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建筑系主任,副教授
■ 译文
在学院派之外:美国乡土建筑研究百年
作者:德尔·厄普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译者:赵雯雯、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建筑师札记
建筑和环境营建中废旧材料人材的追求与实现
作者:唐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
■ 纪事
北窗杂志
作者:窦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总第139期目录(2009年第3期)
材料与观念研究专辑
■ 专辑前言
本期主持:易娜、史永高
材料与观念研究专辑
材料的本性与真实性——材料问题的观念性层面初探
作者:史永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
阅读物质性的三个当代切面
作者:范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
工作中的材料,或,建筑呈现着材料所承担的工作
作者:史永高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博士
冷与热,干与湿:彼得卒姆托作品中材料的环围属性
作者:胡欣,南京大学建筑学院,2006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
材料观念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陈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初析《营造法式》的装饰材料观
作者: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主体的挺立——以材料/做法为阶梯的建筑构造教学理路之研究
作者:李海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
两次死亡之间——关于一项改扩建建筑的分析
作者:胡恒,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
建筑历材料笔迹:对七桥瓮木构亭设计的思考
作者:张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副主任;胡晓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5·12地震灾区重建住宅研究
灾后住宅重建设计探讨——以阿坝州震后住宅建设为例
作者:韩林飞、张书勤、曾艳,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面对灾难——赈灾临时庇护所建筑概念探讨和模型制作
作者:张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传世宋《营造法式》是否完本?——《营造法式》卷、篇、条目考辨
作者:王其亨、成 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纪事
北窗杂记(一一三)
作者:窦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总第140期目录(2009年第4期)
■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当代城市空间认知的图示化探索
作者:刘铨,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
欧美城市再生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及启示
作者:佘高红,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讲师; 朱晨,博士,江苏省吴江市建设局总规划师
拼贴历史街区磁器口:空间的生产、去地方化与生活状态
作者:杨宇振、覃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老师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建筑集成设计——“崇明生态人居”集成设计
作者:王海松、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 张静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06级研究生
■ 建筑思想评论
断片建筑的时间——卡罗·
作者:李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勒·柯布西耶建筑理论中的理性与修辞
作者:杨健,建筑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
■ 建筑师走廊
确定“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解读
作者:王发堂,博士,讲师,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徐宇甦,硕士,讲师,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理性的轻与薄——西泽立卫Weekend House住宅设计分析
作者:邓璐,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古代北京合院住宅的采用与建筑史研究的立场
作者:王鲁民,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蒋志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唐宋私家园林环境模式变迁研究
作者:徐维波,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韦峰,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 建筑教育
回归建筑本源:反思中国的建筑教育
作者:丁沃沃,南京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建筑师札记
恩施土家人的建筑设计瑰宝——鸭棚子
作者:方海, 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北京奥运建筑——“鸟巢”的城市影响及社会效应
作者:薛求理,香港城市大学;贾巍,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画地位的变化
作者:王韶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书丛纵横
试评《巴史别观》——向张良皋先生讨教《巴史别观》
■ 纪事
北窗杂志
作者:窦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总第141期目录(2009年第5期)
密斯专辑
来,去——“密斯·凡·德·罗逝世40周年纪念专辑”前言
专辑主持:曹勇、李东
■ 建筑生涯与建筑思想研究
弘扬古典秩序的现代建筑大师——纪念密斯·凡·德·罗逝世40周年
作者:刘先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密斯·凡·德·罗
作者:俞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墙的嬗变(上)
作者:曹勇,毕业于北京,现任教于成都 “密斯·凡·德·罗逝世40周年纪念专辑”特约编辑
密斯的建筑思想研究
作者:王发堂,博士,讲师,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密斯建筑轨迹探寻——从辛克尔到辛克尔
作者:王小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 经典作品分析
密斯设计语言再探——四个案例的解析
作者:吴倩,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流动与匀质之间——巴塞罗那馆之“几何建构”
作者:汤凤龙,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
密斯流动空间量化分析研究
作者:王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曾坚,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建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 建筑教育思想研究
密斯的教育历程及思想评述
作者:周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庄凯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密斯在包豪斯的建筑教育实践
作者:王伟鹏,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宁波大学建工学院讲师;谭宇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08级本科生;陈芳,宁波大学建工学院讲师
■ 译文
密斯早期住宅作品
作者:桑德拉·霍内、弗兰克·拉塞尔著;赵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译
创造历史:密斯·凡·德·罗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者:特伦斯·莱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与设计部主任(1992-2006年)现任迈阿密艺术博物馆馆长并任教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文;何可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译
密斯与缺失的形体
作者:彼得·埃森曼,国际著名建筑师,剑桥大学博士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文; 魏泽松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教授,汪霞,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编审,《建筑师》杂志副主编,《中国建筑教育》执行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译;李东校
被砸碎了的时代纪念碑——密斯·凡·德·罗的战场
作者:田中纯,东京大学准教授(综合文化研究科超越文学科学专攻)著;吴茵,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建筑学博士,宁晶,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译
■ 札记
对“less is more”的再思考——纪念密斯·凡·德·罗逝世40周年
作者:陈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密斯,一个永恒
作者:维尔纳·布雷泽(Werner
■ 设计理论研究
新思维——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
作者:袁海贝贝,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孔宇航,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建筑历史研究
试论古代城市人居环境的人文结构与意义
作者:王树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刘临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纪事
北窗杂记(一一五)
作者:窦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总第142期目录(2009年第6期)
■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墙的嬗变(下)
作者:曹勇,毕业于北京,现任教于成都,“密斯·凡·德·罗逝世40周年纪念专栏”特约编辑
空间垂直叠合的当代表现
作者:周晓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丁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现代建筑细部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冬冬,东南大学博士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 中国建筑历史研究
中国古代图学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一)——从裴秀“制图六体”所想到的
作者:董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从《平江图》看南宋平江——府城之市坊制度
作者:乌再荣,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福建永安青水福临堡初探
作者:薛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
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文法—词汇”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
作者;赖德霖,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助教授
从“柱”崇拜到“塔”崇拜的文化嬗变
作者:杨大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筑走廊
埃森曼的踪迹操作——阿伦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案例解读
作者:邹丰,南京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自然中的赞美诗:里奥拉教区中心评析
作者:王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张天宇,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讲师
■ 园林研究
青州偶园小考及园林艺术初探
作者:王建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 建筑师札记
绘画与建筑——当建筑大师帕拉斯玛“相遇”绘画杰作
作者:刘星, 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西方关于建筑伦理问题的研究
作者:陈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艾英旭,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
■ 纪事
北窗杂记(一一六)
作者:窦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城市设计与工业遗产改造
茂园建筑实践
作者:张伟星,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现任万科集团设计师
对城市工业旧址改造、利用的尝试——以“武汉万科茂园”为例
作者:周维,北京创翌高峰景观设计公司设计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