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桥宝三儿

(2017-10-11 10:19:12)
c

一代跤王--宝三(宝善林)

2014-01-07 来源:未知 作者:中跤网 点击: 3146 次

分享:

宝三,原名宝善林,(19001965年) 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 掼跤 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之后又将此技法传给傅顺录、陈金泉、马贵宝、徐茂、石珍。其中还有获得国家体委授予的运动健将称号。 这位宝三爷现在被认为是天桥中幡和摔跤

宝三,原名宝善林,(1900—1965年)

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之后又将此技法传给傅顺录、陈金泉、马贵宝、徐茂、石珍。其中还有获得国家体委授予的“运动健将”称号。

 

这位宝三爷现在被认为是天桥中幡和摔跤的一代宗师。传说宝三有两位师傅,民国时,他先是拜在了宛永顺宛八爷门下学摔跤,宛八爷原在善扑营供职,但清朝灭亡后,他没了俸禄,便在天桥的狗尾巴胡同开了个跤馆,宝三就在那儿学摔跤。那时候,宝三家住西四,他每天要走着到天桥学摔跤。这天天路上走着,他就和中幡结缘了。

宝三爷在摔跤

宝三,原名宝善林,(1900—1965年)

原来,宝三在路上看见了耍中幡的王小辫。这个王小辫曾有个哥哥在宫里做太监,是耍大执事的,哥哥每次出宫回河北老家探亲时,便教他耍中幡。等清朝灭亡哥哥没了俸禄给家里后,王小辫只能从河北来京,靠耍中幡为生。宝三常跟着王小辫“偷活儿”。一次,王小辫去官宦人家表演,在表演“苏秦背剑”这一招儿时,突然刮起了旋风,中幡突然就倒了下去,一旁的宝三急中生智用腿勾起了中幡,又把中幡拽回了王小辫手中,不知道的观众都以为这是师徒二人在表演呢。这次相识之后,宝三又几经周折获得师傅宛八爷的同意,向王小辫学习耍中幡。

宝三爷与天桥张狗子在摔跤(备注:张狗子,原名文山,一代摔跤名家)

宝三后在天桥开设了宝三跤馆,收徒传授摔跤与中幡技艺,因为教授方法得当,宝三跤馆成为当时京城里最有名的。“那时候宝三带徒弟的‘量活’特别好。”傅文刚说,量活相当于现在的讲课,宝三不仅要生动地传授动作要领,还要让徒弟们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其他相关的艺术知识,“那时候侯宝林他们都爱光顾宝三跤馆,看宝三教徒弟,他们那会儿管摔跤叫‘武相声’。”

宝三当年之所以爱上了耍中幡,是因为他发现中幡与摔跤的动作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摔跤需要用大棒子、小棒子、皮条等器物练基本功,很多动作是“死”的,而耍中幡的“挑、端、云、开、锤”等和摔跤相似的基本功动作却是“活”的,宝三将两者融会贯通,成为天桥中幡与摔跤的一代宗师。

名徒:

马贵宝 ——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队挑选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的选拔中,马贵宝赢了当时的“北京跤王”的称号。马贵宝连续获得了几届北京市摔跤冠军,顺利进入了北京队准备参加全国运动会。

傅顺录 —— 掼跤加中幡的唯一传人,将全部绝活又传给其子傅文友和傅文刚。使掼跤加中幡的传统技艺得到了挽救与发扬。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