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苑:全职妈妈重回社会为啥会有恐惧感?

(2013-12-31 09:00:00)
标签:

婚姻情感困惑

婚姻危机

婚姻家庭咨询师

情感

分类: 金苑答疑

    金苑:全职妈妈重回社会为啥会有恐惧感?

  问:“儿子9个月了,我也开始上班了,可是心里总是莫名其妙地有种负罪感,却说不出具体原因,我爱儿子,他完全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形象,他很完美,可是我真的很惦记他,我总觉得对不起孩子……”

 

金苑观点:

婴儿期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有专家研究发现,三岁前的孩子是培养人生安全感最关键的时期,稍有差池便贻误一辈子,绝非危言耸听。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爱非常、非常的重要,体现在每个细微的动作中。让孩子体验到到妈妈在身边的温暖,把手伸给婴儿轻轻抚摸他的肌肤,每天说着在大人看来他听不懂的话(其实婴儿听得懂),远比把小宝贝丢给保姆或交给不负责任的育婴师要管用得多。我多次看到院子里一些推着婴儿车的粗俗女人,把婴儿车丢在一边,聚在一起大声地说着大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婴儿则坐在车里无聊地发呆。假如母亲一边推着车子,一边指着一处处景色、一个个画面讲解着,并时不时地亲吻一下孩子的面颊,你会发现,孩子的眼神会奇迹般地大放光彩,笑容更加灿烂。婴幼儿期获得爱的关注越多,成人后安全感越强,能快乐轻松地融入亲密关系,婚姻生活也更容易把控。

正因为如此,当小宝贝闯入新家庭后,不仅带给爸爸妈妈无限的喜悦,也会让一些母亲躁动不安,总感觉自己对孩子的爱不够完美,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天下第一。据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拍摄完最后一集时,五个孩子的粑粑都落泪了。虽然他们身为男子汉,然而密集般地与年幼孩子一天到晚生活在一起实属罕见。身为人父的男人,一方面要让孩子去锻炼学习和成长,一方面又免不了担心和着急,及充当爸爸的角色,又充当妈妈的角色。其实,年轻的妈妈在与孩子短暂分离时,情绪变化更大,更加不知所措。不去工作对不起人生,每天上班对不起孩子,矛盾交织、无法释怀。

孩子总会长大,“爱与分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课,在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在上演。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几天,会哭得撕心肺裂,眼睛就盯着妈妈看,看妈妈的表情和眼神。如果妈妈很坚决的态度,孩子的哭声会适可而止。当妈妈一转身,他手背往眼睛上一抹,眼泪瞬间不见。如果妈妈表现的依依不舍甚至泪眼婆娑,他(她)的哭声更坚定、声音更大,直到你妥协,带他回家。有些孩子之所以胆小不合群,都是妈妈“惹的祸”不懂得“爱与分离”对孩子有多重要。当孩子上小学、上中学,然后上大学或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也是一次次“爱”的分离训练。“分离”不彻底的孩子,处处得到妈妈母鸡护小鸡般的呵护,永远长不大。即便结婚成家,遇到困难也散手不管。并非他们不负责任,而是做母亲的一直以来就没有给子女“单飞”的机会。君不见,那么多的新婚夫妻,一闹矛盾就往娘家跑,就跟父母闹别扭,说白了就是没长大。

学会爱,学会分离,都是为人之母的必修课。

 

问:“我的孩子4个月了,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没有光亮的黑洞里,找不到方向,我不想回去工作,我怕我做不好,对未来也充满了恐惧,我不想一直这样下去,我到底该怎么办?未来在何方?”

 

   金苑观点:

有些年轻妈妈生孩子后,如何从脱离社会的抗拒中走出来,如何让丈夫体察内心的恐惧,也是必须面对的事实。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受到各种各样的“教导和指引”,要学会适应社会生存的各种本领和技能,要习得不同社会角色所需要的能力,以保证自己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轻松、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对此,社会学家称之为 “社会化”。而一个年轻妈妈因为生育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走上社会时,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害怕遭到拒绝和打击,内心变得异常脆弱。特别是新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稍不留神就会被时代列车甩掉。而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自己再提一次学习和提高,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成人的“再社会化”,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包括知识的更新以及人际交往的更新。

建议你关注时代变化,及早去了解一下最新的实用知识,为自己贮备更多的知识含量。每天一小步,时间长了就是一大步。将来的某一天,猛然回首,你会对自己的投下满意的一票。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自媒体)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我的新书《读懂男人心,乐享好婚姻:解读中国男人情爱密码》当当、京东、亚马孙有售。想了解你身边的男人,想知道中国男人是什么样的”动物“,这本书为你揭示他们的秘密,想一睹为快的亲们,

可直接 点此进入购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