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推荐资格的校长们,你有“人格证书”吗
(2009-11-17 12:11:11)
标签:
人格校长北大证书上海交大杂谈 |
11月8日晚,北京大学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部分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此方案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质疑声不断。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此方案不具有操作性,质疑者认为仅靠中学校长的人格是不能保证此推荐的公正性的,而且人格的认定又是一件很复杂很难的事情。
11月16日,北大获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在争议声中正式公布,而这份名单又在京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落选的知名中学校长反应激烈,认为北大遴选资质的方式有失公平,甚至认为会对学校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看看,北大此举不仅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现在连申请学校也在表达不同意见了,尽管北大为此做了申辩,但我想还是不可能消除这些质疑声的。当然一项新制度出现受到质疑也是正常的,关键还看其实际效果如何,这也都有待于时间来检验,谁都不能下结论。不过,联想起近来上海交大推选“人格证书”一事,笔者倒想为北大支一招,不妨也学一学上海交大,对待申请推荐资格的学校校长进行证书认定,也就是说这些校长必须要具备“人格证书”。
笔者注意到,舆论关注的焦点就在于这样的校长推荐制中校长的人格认定颇不容易,就是说你如何去认定这个校长具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呢?如何能够得知他在推荐过程中能够一碗水端平呢?上大学尤其是上北大这样的中国名校不是一件小事,还不定有多少人在盯着那几个推荐名额呢?这些关注者中一定有不少实力(权力、钱力)雄厚者,甚至有不少是直接能够影响校长前途的人,这样的情况下,校长能否顶住这种种压力将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始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即使校长本人的人品确实非常好,但他是否能顶住这些压力也是个问题。因此,校长人格的认定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社会舆论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呵呵,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校长实行“人格证书”便极其重要。如果有了这份人格证书,北大对校长们的品行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不是省去了许多筛选的麻烦吗?因此,我郑重建议北大对申请推荐资格的校长们必须要有“人格证书”。
呵呵,暂且打住。肯定有人已经对笔者的这一奇想表示不满了:北大认定校长人格难,难道这人格证书就容易实行吗?你没有看到上海交大推行的这种人格证书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吗?不是甚至有论者已经建议交大校长先取得人格证书吗?哎!此说亦有理啊。在我们这个诚信缺失、道德沦丧、旧的价值观已去新的价值观未成的社会转型期,看来人格证书的确立也的确是困难啊。而且,人格这种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活的,人都是有多面性的,你很难根据一件事或几件事认定他以后就一定不会做另外相反的事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呢?我想还是要通过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来保证,将被推荐者的详细情况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的监督,而且虽然是校长推荐,但也应该有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其公平公正。最终的推荐不是依赖于人,不是依赖于校长的人品,更要依重于制度的监督,这样或许才能将真正的好苗子选拔出来。
新闻链接: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91117/1570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