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求真理的路上——王之卓先生在解放前的故事

标签:
杂谈 |
在探求真理的路上
http://b62.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8321d6c3623dfea448a5f221118abddf8190c04db2e71df7803046c9a98e0be72aaef622e90e754ee9c6ca17bc889434095222e07d3bb90e4f94873f9d4fdec1afa60bbc0b34aef34fb78e4d5316855ab7fec179&a=62&b=62
http://b62.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8321d6c3623dfea448a5f221118abddf9239eb4cee29274faf7b8e67241e6758b302907dbf6188fcc6928d1203c158f51450acaa50b729dff6c6c40a63dcc428d4e3d43f68cca819337acea934ecb5d5d8e4cff2&a=50&b=62
我作为一名武汉测的学生,对王之卓先生敬仰已久。
王之卓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着,是国内外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解放后,王之卓先生的头衔很多,先生历任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委测绘组委员、湖北省遥感中心主任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对于王之卓先生在解放以后的经历和成就都比较熟悉,大家多比较熟悉了。在此,我就王先生在解放前的海外求学经历和归国后在测绘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一番梳理。
王之卓先生于1909 年出生于河北丰润,幼年即立志公费留学, 决心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1932年王之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同年他谢绝了到清华大学当助教的邀请,来到了陕西潼关陇海铁路工地,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备考,为出国做准备。在进行实际测量工作时,他深深被祖国壮丽山河所陶醉,为祖先们在世界测绘史上创造的璀璨业绩所激动。他决心为改变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的落后状况而努力。在工地上,夕阳染红了黄土高原上贫瘠的土地,眼前是一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心中一股豪情悠然升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34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选派人才,用庚子赔款资助公费留学专攻测绘, 全国仅四个名额,王之卓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为了留学深造,王之卓漂洋过海,来到了秦晤士河畔的伦敦。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的王之卓兴奋不已,但当他们拎着箱子叩开出租屋的房门,房东老妇却用轻蔑的眼光打量着他们说:“中国人?没梳辫子?”这使王之卓他们对这个工业强国顿生反感,鸦片战争的羞辱感又从内心深处升起。“中国人决不甘当东亚病夫! ”王之卓心中热血喷涌。流年如水, 时不我待!经过勤奋努力,一年后,王之卓拿到了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DIC文凭。
要让中国的测绘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不断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当时英国的测绘学科并不是最先进的,德国的测绘学科在世界范围内才是名列前茅。于是,在李四光先生的帮助下,王之卓转赴当时世界上测量科学最先进的德国,在柏林工业大学测量学院深造。1937 年,他获得了特许工程师文凭,1939 年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专家。
在海外求学期间,王之卓先生的生活还算比较稳定,妻儿也被从国内接到了德国。拿到博士学位后,全家本可在国外安居乐业,但王先生毅然决定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他觉得,是祖国培养了他,学成回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从没想过留在海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家再支离破碎,那也是自己的祖国!
于是,在1939年,王之卓带着全家经香港、越南回到了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祖国。到达昆明后,他很快被从广东迁来的中山大学聘为土木系教授,过起了清淡的教书生活。次年夏天,王之卓得知朱家骥用中英庚子赔款在四川北建立了中国地理研究所,中国测绘界的精英夏坚白、陈永龄(后为武汉测绘学院的院长、副院长)等都在该所研究大地侧量, 他即辞去中大教授,赶赴重庆,到大地测量室任副研究员。在这里,有了他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他不顾日机常来轰炸,也不计较所内物质条件极差,安下心来,完成了多项研究,并与夏坚白、陈永令等合编一套中国自己的测量学科丛书,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有关测量学的系统的权威著作。
1943年9月,王之卓应聘任旧政府陆地测量局技术室主任,头衔为“测量监”,主管测绘技术问题。1944 年。他参与商谈和签署中美合作航测合同,并于抗战胜利前夕率航测小组赴美国考察航测技术。当他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正是1946 年夏天,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无暇顾及他筹划已久的中国测绘工作规划。雄心与汗水付诸东流,王之卓感到十分失望。他辞去了陆地测量局第二处少将处长之职,设法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工学院院长,后任校长。
不幸的是,王之卓先生已于2002年5月18日辞世,享年93岁。这是我国测绘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王之卓教授在他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经历丰富,成就卓著,桃李芬芳,贡献杰出,德高望重。令王之卓先生欣慰的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后继有人,在他的辛勤与精心培养下,已有一支中青年学科队伍成长起来,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武汉大学一名测绘专业的青年学子,常常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思考如何给把武汉大学测绘学科这栋大厦添砖加瓦,如何为中国测绘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实,我们怀念王之卓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为我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 把他开创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在探求真理的路上,我也将踏着王之卓先生的脚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