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经常被误读的魏晋典故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名翰)本是吴郡吴(今苏州)人,在洛阳的齐王司马冏府上任职,见到秋风起而想到了家乡的秋季美味,便连官爵也舍弃了,毅然还乡,还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活得适意,哪能为了区区名分官爵而羁旅数千里,孜孜以求功名富贵?
这则典故经常被引用,用以说明魏晋人的放达与率性,然而事实未必尽然。
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宁元年(301),赵王司马伦废黜惠帝而自立。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在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以及洛阳禁军将领的帮助下,杀死司马伦而拥戴惠帝复位,司马冏也因此被封为大司马,开始专擅朝政,居于洛阳。张季鹰在齐王府任职就是在此时。
第二年,当初的同盟者、河间王司马顒又从关中起兵讨伐司马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死了司马冏。所谓的“俄而齐王败”指的就是司马冏在短暂地专擅朝政之后被杀灭之事。
虽然张季鹰自称人生要贵得适意,不必千里为官求取名爵,并以此做为自己辞官还乡的理由,但在他才离开齐王府不久,齐王就被杀了,如此巧合的事情,唯一的解释就是,张季鹰已经看出齐王必败,故而才提前回乡,远离祸乱,以求明哲保身,所谓的“见机”就是指这一点。
换言之,张季鹰弃官回乡,并非是为了吃到家乡的美味,也并非是为了追求适意的生活,而是为了远离险恶的京城,避免杀身之祸,因为如果他真的那么爱吃家乡的美味,当初又何必前往齐王府?要知道齐王司马冏对他是“辟”,征召,而并非是刀架在脖子上的强征,他去齐王府完全是自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