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211室老七
211室老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67
  • 关注人气:4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青年男女是怎么拍拖的?

(2010-07-20 06:39:54)
标签:

古代爱情诗

诗经

唐诗宋诗

元稹

会真记

欧阳修

分类: 读书杂记

古代青年男女是怎么拍拖的?

 

    谈到古代青年男女如何相识而最终结为夫妻,大多数人都会自然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为都是包办的,当事的男女双方没有选择的自由,也没有恋爱“拍拖”的甜蜜。事实上也不尽然,在宗法制的父权社会里,也不乏青年男女出于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从历代遗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和其他类记载中,可以略窥一斑——

 

    远在古老的《诗经》里有一篇《氓》,开首一段就写到了一位青年如何追求一位女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位姑娘是个商人之女,经常站柜台卖货(“贸丝”),而小伙子也许早就看中了她,于是便采取行动。他的方法是经常拿着钱(“抱布”,布即布泉,一种货币),假装去店里买丝,笑嘻嘻(“蚩蚩”)地没话找话说,争取多和姑娘接触,套磁

    一回生两回熟,多次的交往之后,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在约会之后,姑娘还主动过河送小伙子回家。最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对恋人闹了一点矛盾,小伙子埋怨姑娘总不能确定一个结婚的具体日期,而姑娘则一方面安慰恋人不要生气(“无怒”),一方面解释说,不是她推脱,而是虽然两人自由恋爱,但也还是应该找个媒人,来走一套程序,如果小伙子能请媒人来提亲,则到了秋天他们就一定能结婚了。

    诗中的这对恋人,先是男子主动接近、追求女子,而后两人开始恋爱,在谈婚论嫁之前,女方又要求男方来提亲,实则也就是要双方父母会面,这些都与今天很多青年恋人走过的婚恋之路极其相似。

 

    据西汉司马迁《史记》和刘歆《西京杂记》所载,蜀中临邛的大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长的是脸若芙蓉,肌肤如凝脂,她十七岁就守寡了,回娘家居住,而且“为人放诞风流”。

    司马相如有才而无财,与临邛令王吉关系很好,就投靠王吉,住在舍亭。王吉每天都要去拜访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开始时还接见,后来就装病懒得搭理了,而王吉却显得更为敬重司马相如。

    卓王孙听说父母官王吉还有如此敬重的贵客,就要宴请司马相如,派人去请,请不来,于是又自己亲自去请。酒宴行将结束之时,陪坐的王吉请司马相如鼓琴一曲,司马相如先也还是推辞,后来就弹奏了两曲。这曲声被卓文君听到了,她又从窗户里偷偷地窥看了司马相如,“心悦而好之”,喜欢上了,但又担心好事成不了。而就在此时,司马相如花重金买通了卓文君的侍女,通过她向卓文君表达了爱慕之意。结果当夜卓文君便“亡归相如”,两人私奔去了成都。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拍拖可谓短平快,先是他用琴声挑逗了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她,而她也在偷窥之下对他动了心,接着便是他再添一把火,通过侍女传达爱意,而她也就遽然离家和他私奔了。

    美中不足的是,从西汉末年的扬雄开始,一直就有人怀疑这整个的过程都是司马相如伙同王吉所设的一个局,目的是通过勾引卓文君而贪图卓王孙的钱财。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说:“司马长卿,窃赀无操。”

 

    唐朝才子元稹所写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写到张生与崔莺莺的一段情事,据宋代的王铚考证,其中的张生原型就是元稹本人。

    张生在普救寺救了崔莺莺一家,崔母郑氏便要设宴感谢张生,席间,十七岁的崔莺莺在母亲两次催促之下出来拜见张生。张生一见“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崔莺莺,就动了心,当即以言语挑逗,“稍以词导之”,然而崔莺莺没有任何回应。仍不死心的张生又买通崔莺莺的婢女红娘,在红娘的点拨下,张生写了“春词两首”,由红娘转给莺莺。当天晚上,红娘便带来了崔莺莺的回信,也是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已经是在安排和张生的约会了。等到十五月圆之夜,张生便爬树翻墙到了西厢,也见到了崔莺莺,结果却是被崔莺莺义正词严地训斥了一番。

    眼看着没戏了,张生正在郁闷,哪知到了十八日晚上,崔莺莺又主动来找张生了,但整个见面过程中又始终未发一言,弄得张生既高兴又怅然。

    又过了十几日,张生再给崔莺莺写诗,也终于得手了,“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两人在西厢里度过了二十多个美妙的夜晚。

    在张生与崔莺莺的拍拖过程中,看起来是张生主动的,比如在一见之下就以言语挑逗,又主动给她写情诗,但关键性举动的主动权一直在崔莺莺手里,是她主动提出要在西厢和张生见面,也是她在十八日晚上主动去找了张生,甚至于偷偷同居也是她主动的。

    可惜的是,两人最终未能结成善缘,而且张生也不大厚道,还在外人面前说崔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将自己抛弃崔莺莺看做是远离妖物的得意之举。

 

    唐诗宋词中也有不少的篇章涉及了青年男女拍拖,只是限于篇幅,写的比较简略,但同时也更为隽永,兹举两例——

    晚唐五代的李珣(约855—约930)有一首《南乡子》小词: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傍晚的时候,在刺桐花下,越王台前,一对恋人见面了。女子想向男子发出幽会的邀请,但当时身边也还有其他的人,不便公开交流,于是她暗地里多次深情地回头望着男子,并故意丢下了信物钗子,希望男子能明白她的心意。在做了这些之后,她又先偷偷地背着人骑着象过了河,去了她认为适合的幽会之地,静静等待男子的到来了。

    欧阳修有一首《渔家傲》,上阕写渔家儿女的拍拖幽会: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这几天门前的溪水涨了,情郎乘机划着船几次前来幽会,但总是因为船身小,容不下两个人,又无法撑起船篷,没有遮拦,所以不能合欢尽兴,空余惆怅。——这对恋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亲热,今天双方都住集体宿舍的恋人们对此恐怕别有感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