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思树为何命名叫“相思”?

(2010-01-27 08:25:42)
标签:

相思树

韩凭

宋康王

杂谈

分类: 读书杂记

自然人文杂谈之一

    相思树为何命名叫“相思”?

    

    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

    刘逵注:“相思,大树也。材理坚,斜(邪)斫之则文可做器。其实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宋国——

 

    通过武力赶跑了自己的哥哥,做了宋国的国君,史称宋康王。康王一表人才,面有神光,而且孔武有力,可以拉直弯曲的铁钩。他还是一位强势领导,发动宋军,向东攻打齐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抢占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向西征战魏国,攻取两座城池,更灭了小小的滕国,尽占其地。

    这样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却也有两个毛病,就是既暴虐又好色。他暴虐的程度堪与夏桀相比,人称“桀宋”。其好色的程度堪称荒淫无耻,“多取妇人为淫乐,一夜御数十女”。

   

    韩凭是宋康王宫里的一名近侍,工作看起来很不错,他还娶了一位很漂亮的何姓女子,婚姻也很幸福。然而不幸的是,他遇到的顶头上司是淫魔康王。康王得知韩凭娶了位美人后,就把她抢到宫里,供自己淫乐。夺妻之恨,人孰能忍?韩凭难免愤怒,结果就被康王囚禁起来了,后来又被赶出宫去,沦为都城的一名守卒。

   

    被抢进宫去的何氏偷偷地写了一封信,托人送给了韩凭。为了防止书信被查抄因而获罪,内容就写的很含蓄:“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这封信最终还是被截获了,送到了康王手里,然而康王连同左右大臣,读罢之后都不知道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后来一个叫苏贺的大臣想明白了,就告诉康王说:“其雨淫淫”,是何氏在表白她对韩凭的思念如绵绵细雨,不绝如缕;“河大水深”,是何氏在隐晦地告诉韩凭,她想逃出宫太难了,出宫之路仿如过渡深水大河,几无可能;“日出当心”,是何氏在告诉韩凭,她心如日月,宁不受其辱,已经有了必死之志。

    没过多久,韩凭自杀了,至于他有没有看到何氏写给自己的这封信,不得而知。

   

    韩凭死后,何氏也做好了自杀的准备。某一天,她与康王一起登上高台,唱了一首歌:“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鹊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民,不乐宋王。”唱完之后,她就要奋身跳下台去,康王左右侍卫赶紧去抓她,但她提前已经做了准备,把自己的衣袖都沤了,结果侍卫只抓到了一把烂布,她象一朵落花般飘零而下。

    搬运尸体之时,侍卫发现何氏的腰带上还写有几行字:“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面对何氏最后的遗言,希望与韩凭合葬的遗愿,康王恼羞成怒,没有成全她,而是派人把她埋在了韩凭墓地的旁边,使她与韩凭只能相望而不得相聚,以此做为报复和惩罚,并且还说了这样一番话:“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何氏下葬之后,一夜之间,她与韩凭的墓上便分别长出了两棵梓树,又过了十天左右,那两棵梓树便粗壮得抱不过来了。两棵树都是主干倾斜,像要奔向对方,它们的根须交错于地下,枝叶交错于半空。后来更有一对雌雄鸳鸯,栖息在树头,自朝至晚,片刻不曾飞离。

    宋国人同情何氏与韩凭的悲惨遭遇,又为他们的深情所感,便称那两棵树为“相思树”,以为纪念。

 

    康王后宫有无数的女子供其淫乐,他甚至还可以抢夺属下韩凭的女人,这都让他看起来威风盖世,强势无比,但他的内心又何尝没有悲凉?何氏为韩凭殉情自杀以后,他故意违背何氏的遗愿,让她的墓地与韩凭的墓地遥遥相望,而不得合葬,以此来作为对她的惩罚。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其中何尝没有他对于韩何二人生死恩爱的羡慕与妒忌?他可以随心所欲占有任何一个女人,这些女人在他面前也会毕恭毕敬,甚至迫于他的权力而自杀,但又有哪一个女人曾真心爱过他,是心甘情愿地为他而死呢?也正是体会到了自己内心的这份悲凉,他才会说出“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服软”了,不再依恃自己的权力而彻底阻断韩何两人死后的团圆之路。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何氏死后,她的墓地与韩凭的墓地都长出了梓树,而且这两棵树还是根须交错枝叶相接,更有象征团圆美好的鸳鸯栖息枝头。——这些无疑都是后人的想象虚构,空穴来风无凭无据,但就在这样的虚构中,却包含着令人凄恻的无奈与感动——韩凭与何氏被威权棒打鸳鸯,生不得携手白头,最终双双殒命,这是让人愤怒的现实。后世的人们知道这样坚硬的现实无可改变,却又心存不甘,便虚构出韩何两人在死后的大团圆,以此寄托着对威权无声的抗争,对他们生死相爱的敬意,和对有情人都能执手到老的美好爱情的呼唤,尽管这样的抗争和呼唤在现实中总是那么地无力。

 

    (参考文献:《搜神记》卷十一、《东周列国志》、《天中记》卷十八引《九国志》、《史记》等。)

 

http://s1/middle/6109af2dh7df0dab2c08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