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国大军阀刘文辉学习如何办教育
按:这里记述的刘文辉办教育的往事,很多年前就读过了。这段时间,又是教育部办春晚,又是湖南的校园踩踏事件,又是上海海事大学的女学生自杀,件件桩桩,总让我时不时想起这位被称为军阀的刘文辉将军。设想一下,在他治下的教育界,如今的教育闹剧和悲剧还会不会发生?
一九三五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
一九三九年,在一次演讲中,他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
(主政西康时期的刘文辉)
1939年,影视教育大师孙明经摄制记录片《西康》,他曾惊讶地发现,西康校舍大多坚固宽敞,相比之下,政府机构破烂不堪。
在影片中,孙老师使用对比剪辑手法,突化了这个特点。此外,他还拍摄了大量图片,其中两幅颇具深意。其一是德格县小学生合影,背后是高大气派的校舍,即使今天看,一点也不寒酸。其二是义敦县长站在县政府门前,县政府不是大楼,而是石头垒起来的平房,为了防止倒塌,两条长长的原木支撑着它的前脸。如果不是孙老师做了注释,今人很难相信,这是西康省十分重要的政府机构。
孙老师问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
县长答:“刘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西康省义敦县长及其办公楼)
(西康省德格县小学及其师生)
一个省政府的主席,亲自前往师范专科学校勉励学生,一个县政府的县长,亲自前往小学代课,如果不是史料有切实的记载,在今日的人们看来,怕会当成是天方夜谭,更别忘记了,人家那时还是处于抗战的非常时期。现在的官员,动辄就是博士、硕士,学历远高于专科学校和小学的老师,但有谁见过他们在“视察”之余,也能走上讲坛,去鼓励学生,乃至于亲自传道授业?
重视教育的口号,哪级政府的报告里不是三番五次地重申?到底怎么重视?学校的房子必须比政府的办公楼好,或许正是一条值得恪守的硬件考核标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