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接连出新招,究竟意欲何为?

(2009-12-07 07:04:48)
标签:

教育部

春晚

儿童入学

袁贵仁

杂谈

分类: 教育

教育部接连出新招,究竟意欲何为?

 

    仅仅一个多月前,10月31日,周济教育部长职务被免,袁贵仁走马上任。

    新部长上任伊始,30多天后就有了一个大动作,即对外宣布教育部将首次举办春节晚会,晚会将用艺术手法向观众呈现春节、元旦等七大中国传统节日原来的面貌,并突出教育特色,同时,通过电视向全国播放。这条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支持者大有人在,以为此举将进一步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反对者也不乏其人,如12月4日浙江在线的评论文章《教育部办春晚纯属“不务正业”》就认为: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教育法对其职能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其中并无“筹办春节晚会”这样的职能。

    春晚的余音未袅,教育部新的动作又出来了——据《北京晨报》消息,以前有在9月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入学的旧规,很多儿童可能只差一两个月甚至几天而未达年龄限制,因而不得不再等一年,让不少家长苦难,造成“幼儿园复读”现象。教育部现在已经在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学校在优先保障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的前提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这个消息才发布,已经有网友留言,说它是在为教育的其他环节的“走后门”等腐败现象铺路。

 

    说教育部举办春晚是“不务正业”,还引用了《教育法》对教育部职能的规定,据此加以批评,看起来似乎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实则是钻了牛角尖,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绝不能只限于课堂上的授业解惑,还应包括其他时间内的言传身教,细雨润物。同样的道理,教育部主管的“全国的教育事业”,也绝不应仅仅只是学校教育,还应包括其他渠道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教育部所要教育的目标人群,不仅是学生和老师,还应包括社会上一切需要接受教育的人们。从这个层面来看,教育部举办春晚,集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正是其履行对国民的教育职能的方式之一,而且通过晚会的形式在人们都较为放松休闲的春节期间来操办,寓教于乐,这本身就是教育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一个值得赞许的有创意的新举措,何须为此痛心疾首,以为教育部远离了自己的职能,是在瞎搞?

 

    突破旧有的给家长和学生带去不便的陈规,讲点人情,适当地放开闸门,让那些只差几个月甚至几天就满6周岁的儿童也能提前入学,这是在为“开后门、搞特殊”正名吗?不是!恰恰相反,这就是我们呼唤已久的教育的“人性化”。

 

    在拙作《对教育部新部长袁贵仁的一点期待》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9af2d0100fqnw.html),我曾说过:前教育部长周济任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得以彻底落实,名至实归,政府对更多的适龄人群“周而济之”;新教育部长袁贵仁走马上任,我们期待他高举“贵人”的理念,以人为本,让教育真正成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

    虽然此后教育部还将有什么举措不得而知,教育部能否改变目前学生、家长、老师和用人单位都不满意的“四不”状况也不得而知,但对教育部决定举办春晚创新教育形式、松绑死硬的入学年龄规定而趋向灵活这两个举措,还似不必苛责。教育的沉疴害人非浅,人人欲得而除之,但这沉疴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根除。

    想要治病救人,想要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上来,举办春晚的教育形式的创新和松绑入学年龄硬性规定的政策突破,正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何妨静观其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