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究竟是指什么人?《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从这两个释义上可以看出,“汉奸”有其本义和引申义,其本义只指出卖汉族利益的人,其引申义则是指一切卖国贼。在引申义上,我们称汪精卫、周佛海之流为汉奸。那么在本义上,谁是史上第一位汉奸,谁是第一个出卖汉族利益的人呢?
答案是:中行说。(行、说两字旧读:háng
yuè)
汉奸本也无辜
在马邑城围住刘邦险些活捉了他的匈奴单于冒顿(旧读mò
dú),生命力非同一般地旺盛,他活过了刘邦,活过了惠帝和吕后,一直活到了文帝朝。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冒顿派右贤王入侵河南地,杀掠汉人,文帝下诏令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迎击右贤王,同时他本人也亲临太原,靠前指挥战斗。右贤王被迫后撤,汉军也因为国内随后发生了济北王叛乱而没有追击,双方的这一次交手到此为止。第二年,冒顿单于给文帝写了一封国书,一方面将右贤王的入侵说成是因为受到了汉朝边关官吏的侵辱,为己方的侵略开脱,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双方重新和好的约请。文帝答应了冒顿的请求。
冒顿死后,其子稽粥接班,号老上单于。新单于即位,文帝为了继续维持汉匈和好,又如前朝和亲故事,派了一位刘姓宗室的公主嫁往匈奴,做单于阏氏(等同皇后)。公主出嫁,自然有众多下人一同陪嫁,这次选中的陪行宦官中,有一个叫中行说的,是北方燕地人。中行说本来不愿远离中土前往匈奴,他对前来向他施压的官员说:“必我行也,为汉患者”,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一定要让我去,我到了那里,就会帮匈奴人对付汉朝,成为你们的对头。朝廷把中行说的这句话当成了气话,没有计较,最终还是强迫他跟随公主去了草原。
到了匈奴王庭的中行说,言出必行,立即就投靠了老上单于,成为宠臣,“单于甚亲幸之。”
最怕汉奸有文化
匈奴作为草原游牧民族,他们的衣服被盖原本都是粗糙的毛织品或直接就是动物皮革,主要食物也是动物肉骨和牛羊奶酪。后来一度汉匈和好之后,汉朝送了很多丝织品、棉织品衣物以及内地食物给匈奴,这些衣物食品在匈奴很受欢迎。
中行说给老上单于提出的第一项改革,就是要匈奴人放弃穿戴汉朝的衣物,改变食用汉朝食品的做法,他的理由是:匈奴在人数上,都比不过汉朝的一个郡,但是却可以作为一个强邻与汉朝共存,还可以袭扰之,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匈奴人在最基本的穿戴饮食上有自己的特色,还可以实现自足,无需仰仗汉朝,不必受制于人。现在匈奴的风俗变了,人人喜欢汉朝的衣物食品,这些丝织品棉织品穿在身上,袖带飘飘,骑马的时候,就会被野草树枝挂住,不利前行,这些汉朝食物虽然味美,但也没有牛羊奶酪更能强健体魄。如果不改掉穿汉服食汉食的习俗,长此以往,匈奴人就会忘记本民族原来的衣物食物,而只爱汉朝的衣物食物,那样势必让匈奴受制于汉。——这项提议被单于接受了,实行下去,增强了匈奴在经济上的独立性。
中行说给老上单于提出的第二项改革,就是在全匈奴建立普查制度,实行类似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他亲自教单于身边的人如何登记做账,然后再让这些人去统计全匈奴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做到统一规划、管理。——这项提议无疑有利于匈奴更高效地调动内部资源,增加他们的战斗力。
汉奸猛于虎
外交往往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汉使出访匈奴,国书写在一寸大小的木牍上,开首一句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为了报复汉廷,中行说就建议单于把国书写在二寸大小的木牍上,要大过汉朝一等,又在开首一句的措辞上强压汉朝皇帝一头:“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汉使团中有人说了一句,“匈奴俗贱老”,认为匈奴对老年人不够尊重,没有礼教。中行说想要汉使理屈词穷,受到羞辱,就反问到:“汉朝的习惯是不是在编的军人,无论老少,令下之时都要出征?”汉使回答说是,中行说接着说:“匈奴人最懂战争,老年人弱不能斗,不参加战争,故而给他们的吃穿差了一点,而把最好的衣服食物给供给健壮者,让他们好有力量去战斗,这样一来,老人和青壮年和孩子都安全了,怎么能说这是不尊老呢?”汉使接着又说:“匈奴人父子都住在一间帐篷里,父亲死了,儿子就娶父亲的侍妾;兄弟死了,活着的就娶嫂子或弟媳,这是野蛮之邦的人才有的行为。”中行说回答到:“匈奴人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保持一姓血统的纯正,和家族的和睦,反观汉朝,没有这样做,却导致了亲属关系的疏远,乃至于发生互相内斗伤人的事情”。
自这次辩论之后,再有汉使想要开口,中行说就一律抢先进行赤裸裸的威胁:“你不要多说话了,且看看你们送来的物品吧,如果数量让我们满意了,够我们用了,则一切都好说,要是不够用,到了你们秋熟收割的季节,我们就派出铁骑踩踏你们的庄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行说还直接给单于讲解汉朝的军事信息,而且是“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夜以继日地教,生怕单于掌握不了。
正是因为中行说这个军事参谋的策划,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5年),单于发动十四万铁骑,攻入朝那、萧关两地,杀汉朝北地都尉,俘虏大量人口,兵锋抵达彭阳。他还建议单于派出奇兵偷袭,铁骑直达甘泉宫,目标直指长安。为应付匈奴进攻,文帝派出了诸多大将分头迎敌,才将单于赶出塞外。其后,每年匈奴都会寇边,杀人抢夺,尤其是云中郡和辽东一带,损失惨重,而仅仅一个代郡就死了一万多人。
面对匈奴的袭扰,汉廷也无良策,只得再求讲和,再次和亲,以安抚匈奴。
几年过后,老上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军臣即位,汉文帝继续保持与军臣单于的和亲,而中行说也不辞劳苦地继续辅助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即位后第四年,匈奴断绝和亲,各以三万铁骑侵入云中、上郡,烧杀抢掠一番后逃去,这其中的出谋划策者正是中行说。
军臣单于几年后死去,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赶走了本该即位的侄子、太子於单,自立为王。於单逃往汉朝,被封涉安侯,可惜没过数月就死了。在伊稚斜时期,中行说依然担任着匈奴实际上的参谋长职务,直到最后老死。
中行说最初去到匈奴草原,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压力,这里有他无奈和不幸的地方;他曾明确说过,若去到匈奴,将反戈一击,而汉廷依然将他派出,为日后埋下了一个祸患,这是失策之处。到了匈奴后的中行说,竭尽心智辅助几代单于,出谋划策以报复汉朝,这就是赤裸裸的汉奸行为!纵观中行说的言行,其智识谋略远在众人之上,故其带来的祸患也就越大。正可谓,汉奸不可怕,就怕汉奸有文化。
(文中所引用之文字,均出自《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
附图:抗日时期,华侨陈嘉庚手写字幅,内容如下:“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福建新闻社
陈嘉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