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规划:大学新生的第一堂必修课--转载
(2010-09-08 15:31: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大学时光 |
一、什么是学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及早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提高素质优势,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住机会,获得成功。
学业规划过程就是“三定”的过程,首先是“定心”,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要即来之则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这是做好并实现学业规划的前提;其次是“定向”,即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做好和能否实现学业规划的关键;最后是“定位”,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定位要准确适度,既不可悲观也不能高估,这是最终要实现的学业规划目标。
二、为什么要进行学业规划
做好学业规划能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学业规划,我们的时间、精力容易处于荒废和散乱之中,生活漫不经心,心态消极怠慢,很容易进入跟学业无关的琐事中,虚度大学美好光阴、浪费青春。而学业规划能让我们明白现在做的每一点都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部分,从而重视现在、把握现在,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选定学业。
做好学业规划能增强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一份有效的学业规划,能够引导我们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树立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与未来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业竞争力,实现学业目标与职业理想。从大一开始,同学们就应该认清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并在大学期间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改变以往的被动局面,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做好学业规划能促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学业规划是我们努力的依据,也是对自我的鞭策。随着学业规划的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我们的思想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好的学业规划为我们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图画,使自己对学业的实现过程有了清晰透彻的认识,进而更有信心、勇气,达到自我完善。
做好学业规划有助于自我定位。同学们要不断地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特点,进而进行不断地调整与修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自我定位。而学业规划确立的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动态的规划过程,是一个认识自身优势与弱势、机会与挑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定位、规划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明确自己“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的过程,进而使理想具有可操作性,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三、怎么进行学业规划
进行规划,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一是环境分析,二是现状分析,三是确定目标,四是制订方案,五是实施计划,六是反馈修正。
第一步:环境分析。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包括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环境进行分析,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充分的把握,让我们知道自己将获得环境哪些方面的支撑,受到环境哪些方面的约束。
第二步:现状分析。对环境的分析,一定要和自己的现实(个性、能力、素质等)结合起来,要分析环境对自己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应当怎样在当前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
第三步:确定目标。基于环境分析和现状分析,就是在分析环境允许我、支持我做什么,我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什么之后,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
第四步:制订方案。在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之后,要围绕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案,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具体的方案来达到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是虚幻的、空想的目标。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只有目标,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当然,达到目标的方案不止一个,我们要设计若干方案,根据自己的情况优选出其中最适合自己的行动路径。
第五步:实施计划。在具体的方案确定之后,就是落实计划。没有行动,前述的所有步骤,都是无用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六步:反馈与修正。计划实施得怎样,计划是不是靠近目标,都需要进行反馈,在得到反馈之后,要对目标进行修整,对具体的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整个规划更适合自己,并最终能得到实现。
进入学校后,学校会进行专门的学业规划辅导,帮助大家做好学业设计、职业规划,走向成功人生。
四、扎实的学业为就业开路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如何,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大学是就业准备教育,大学生一毕业绝大多数人都将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应该为几年后的就业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位的准备,珍惜大学时光抓好学业,为未来的就业、创业、成功立业开山铺路。为此,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同学们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学业,做好就业准备。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坚持广博性与精深性、理论与实践、积累与调节相统一的原则,培养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其基本途径只能是学习和积累。也绝非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劳动。只要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并且不断努力、辛苦耕耘,就一定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顺利就业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把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三大要素。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没有相应的知识武装和能力展示,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但是知识和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可以解决如何做人。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既把养成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又注重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四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和根本,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基础。
对大一新生的9条建议:
1. 别把大学生活想像得太美好,要熟悉周围环境,克服初来乍到的忐忑不安的心情。
2. 要加强同学间初始的融合,增进同学友谊。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要学会宽以待人。
3. 给自己设立计划,克服目标的迷茫。
4. 面对新的教法与学习模式要尽快适应,以便能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的良好氛围中。
5. 克服想家的情节以及生活问题,学会独立生活,不依赖父母。
6. 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谨慎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7. 劳逸结合是学习的最佳方法,但切忌迷恋网络。
8. 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培养自学能力。
9. 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卫措施,要勇于面对挫折,以积极的态度向挫折挑战。
10. 在校内寻找一位在岗或离退休老师,作为自己学业生涯的指导者。
注:为帮助大家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学校编写了《赢在大学》一书,开学后会发给每位同学,请同学们主动学习,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