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心 ,自 语
(2011-08-23 12:12: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万古云霄一羽毛 |
自在洒然。
去,枯云独望孤。与青石相向,拥经卷素墨,聊寄禅心己志。
人而言,仍是云深不知处的不可得。
艳,独迦叶对其默然一笑?其实,花开且落,本无开无落,杳远溢清,不生不灭,它并未改变,开谢来去间自有
因缘,故而花之存灭原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而已。想来若释氏当年不曾拈花,亦可对尘宇一切留一笑之缘。
世的清寂,那近乎虚空的存在。满口噙满禅的况味,无从道,只恍惚见着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一时如入空
蒙太虚之境,失去重心,摇摇而上青天。此心本是明珠,久被尘劳关锁,是什么力量助它依依而上,攀依旻天?
远?而梦魂出入,不知如何评判。或者原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中“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的状态。但,即使尘嚣皆寂,犹有落花相缭,仍是有知有觉,有思有感,真正即
心见佛的浑然无我还未做到。禅宗是潜默的哲学,故大智慧处无言,而无言处之智慧也无以描述为“智慧”。故
而禅定,须历过一世浮沉后,体悟热烈后的岑寂,方可回归最初的明澈。那是看山便是山,看水便是水,不以己
之意度物之情,再不妄生分别,方为真正禅定。
归隐苍山烟云之间,弃形骸于方内,游慧性于尘外。
原本佛法不离世间。这苍茫浮世,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那一池淡静的清凉,便生发出离开妄念的禅道。所
谓般若止水,不是不处世间,而是不染世间。
茗之间,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我自坐卧行止,郁郁黄花,皆归般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