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国画家——赵梅生作品欣赏

(2011-07-18 11:29:06)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鉴赏

艺术家

书画欣赏

国画收藏

杂谈

分类: 书画收藏

http://s15/middle/61049456ha84fd691649e&690
 

  赵梅生:1925年出生,山西闻喜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曾任太原画院副院长。作品参展于《全国六·八届美展》、《全国一、二届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港、台地区举办的《亚洲水墨画大展》、《华夏艺术国际展》获金奖。1990年应邀赴日举办个展;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先后在洛阳、兰州、丹东、广州等地举办个展以及2000年应邀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行艺术考察。曾主持举办第十一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画展。其事迹刊登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传略收入英国剑桥主编《国际名人传记》第25卷、美国《世界著名艺术家辞典》、《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画年鉴》等。出版有多集《赵梅生画集》、《赵梅生水墨世界》。《美术》、《中国艺术》、《美术观察》等专业刊物都有专题评介。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http://s7/middle/61049456ha85051868896&690

 

    赵老的画,重内涵,富新意,造型生动,笔墨娴熟,技法全面,深得中国画之三味,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和个性。它不离传统而不囿于传统;时有新变却又不是为新而新。他创新的内核和动力是来自生活的新鲜感受。赵老虽已年逾古稀,却仍然保持着对于生活的敏锐感受力,主客体交流的渠道畅通,令他的画总有着一种清新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如他的《夕阳如金》,取材于校园里经过花工修剪的行道树,那时多平凡的景物在夕阳下刹那间所闪现的美,激发了作者的艺术灵感,于是就凝聚成这一富于诗意的永恒的画面。
  赵老不但敏于感受,而且善于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不同的审美感受。如他的《紫浪泛春》,虽以紫藤花为题材,却没有去表现它的那一串串、一朵朵的自然形貌,而是把它组织成一个整块,一片紫霞,画出了作者的一种感受,那是盎然的春意,涌动的春潮。另一作品《鸟潮》,画的是迎着朝霞展翅竞飞的鸟群,这里的一群鸟,没有一只是具体的,所有鸟都成了抽象的笔墨符号,但给人一派蓬勃朝气的感觉,生机勃勃。作者通过提炼概括、组织笔墨,画出了一股气、一股意,这正是本来意义上的‘写意’。作者只把自己感觉得最真、最深的东西告诉观画者,而绝不使人陷于对物象表面的追求。
 赵老对禽鸟的形象和生态十分熟悉,而且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造型方法和笔墨程式,用笔虽粗放简括,对形象的把握却恰到好处。他从不斤斤于对象的细节描绘,而只着重于对神韵的捕捉。他笔下的禽鸟都是动态的,少有静止的,因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充分显示物件的活力和神采韵致。

 

 

 http://s4/middle/61049456ha85064405b13&690
   

                    以上两幅作品都已收藏十几年

 

               赵梅生与他的画家书法
                                                    ■田树苌

  当代对书法的分类,有学者书法、书家书法、画家书法之说。著名花鸟画家赵梅生先生之书法,毫无疑义地应归入画家书法类型。诚然,无论哪种类型,他们在具备书法基本功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梅生先生幼年入私塾时,承塾师开蒙,先以唐楷欧体入手描红写仿。塾师要求极严,务须书案齐胸,身直端坐,两臂撑开,双脚安放。执笔要指实掌虚,点画要一笔不苟。梅生先生写仿很认真,常得塾师嘉许。以后梅生先生虽数十年从事绘画创作,但对书法之热爱与研习却从未间断。上世纪40年代,先生曾对已故著名书画家丰子恺的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丰先生题写在画上的款识、跋语,与其画风十分贴切和谐,书画相映生辉,梅生于此颇受启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生曾着力研习汉隶书用笔的古拙质朴,造型的方严整肃,气格的雄伟开张,都深深地作用于先生后来的国画创作。

  梅生先生毕竟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年迈古稀犹探索不已、精进不已的老画家。欲识其书法,应首先识其画;欲识其画,应首先识其人。

  梅生先生属牛,实际年龄已是85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看上去绝对要比实际年龄小十多岁。尤为难得的是他那诙谐的语言,机敏的思辩,爽朗的性格,豁达的襟怀,哪里有他,哪里就充满轻松而欢乐的气氛。他思想活跃、才思敏捷,有时候在绘画的选材立意、构思谋篇与形式表现上,十分新颖大胆,连年轻人都自叹弗如。梅生先生对待艺术,灵透通脱,不拘成法。他画大写意花鸟画,汲古出新,多用自己家法。先生纵笔挥写时,其用笔之泼辣奔放,用色之艳丽沉着,用墨之淋漓酣畅,气息之清新俊爽,最能摄人心魄、动人情怀。曾有几次在气酣意畅、下笔生花时,让观作画者激动地跳了起来。别人说梅生先生是一位绘画上的“老黄牛”,我倒认为他是一位艺术上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的“老顽童”。

  有其人必有其画,有其人也必有其书,在这里,“书画同源”可以找到一种新解。梅生先生的书法与其绘画同出一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观其书,首要在用笔雄肆大胆、气势充盈饱满。那如松柏虬枝争、如古藤丫杈的点画线条,充满着对立与抗争,充满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张力,也极大地张扬着梅生先生的情性与心志。其次,在结字谋篇布局方面,先生以文字为素材,以平面构成为手段,创作的是很有绘画意味的书作。以他的斗方作品《翰墨千秋》为例,点画线条随意穿插组合而不逾形,字形作了较大“破坏”与变化而可辩识,黑白虚实得体,点线枯润合宜,再辅之以恰到好处的题款与钤印,使作品看似漫不经意,自由率真,了无法则,实则无法而法,极具匠心。可以这样说,书法家的作品多表现点画线条的节奏韵律的抽象之美、音乐之美;画家的书法作品多表现点画线条的组合分割的构成之美、绘画之美。梅生先生的书法即可作如是观。

  概言之,梅生先生之书法,线条有力,构图饱满,新奇独特,画意盎然,当以书法的新品格视之。这就是我对梅生书法的解读。

 

              著名画家赵梅生挥刀耕石
                                              ■许若石 周同馨

  篆刻是一门古老艺术,它融书法、绘画、雕刻于方寸一石,其表现形式与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很多杰出人才兼擅书画印,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

  年过八旬的著名老画家赵梅生,以写意花鸟见长,名扬画坛。篆石虽不是赵先生的所长,但近年来,他却集藏了各种印石多达数百方,寿山、昌化、青田、巴林诸名贵佳石摆满画室,美不胜收。赵梅生书画用印,以往多请他人所治,为此常常心有不安。看着自己收藏的诸多印石,亲手鼓刀破石刻印的念头不禁而生,赵先生说:“求人篆石,但多求总感不忍。”故在作画之余,古稀之年的他又拿起刻刀,纵横耕石,并渐觉得心应手。几年间竟也精心制作出百余方篆刻作品。

  篆刻不同于刻字,除了要有精湛的刻字技艺外,还十分讲究篆法、章法和刀法,同时还必须具有书法、绘画、文学等方面的造诣。就是说,书画艺术有助于提高篆刻者的思维创作能力及空间审美能力,而诗文可陶冶性情、开阔视野。赵梅生的篆刻不仅是感情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感情和技艺的完美统一。古人云:“功夫在印外”。诗书画等看似与篆刻无关,事实上却为篆刻创作作了各种准备。惟如此,赵先生才创作出了有力度、有趣味、有时代气息的篆刻作品。赵梅生在治印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汉字形象的特征,灵活地以刀代笔,镌刻而成朱白文的线条组合;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古今风骨”的具有东方美学特点的篆刻艺术品。正如前人所说:“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鱼虫禽兽得飞动屈伸之理。”赵梅生对篆刻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曾说:“印心情也,印心刻也。篆刻艺术是刀与石的撞击,是刀与人格的撞击,是石头与知识的撞击,更是人情感智慧的撞击。”

  纵观赵梅生的篆刻作品,给人一种勃勃的新鲜感和冲动感。赵梅生的篆刻多为闲章。所谓“闲章”,即指将诗词、成语、格言等入印的印章,又称为“闲文章”。书画家们常备数十方至数百方闲章,作为引首章、压角章、边印使用。赵先生所刻闲章内容丰富,如“寒山映雪”、“熔古铸今”、“岁月如歌”等,它们既为书画作品增色,又表达了其志趣、治学态度和为人之道,真可谓“闲章不闲”。

  赵梅生虽年高事冗,然壮心犹存,其所刻印作布局紧凑、结构率真、线条流畅、奇肆自如、风格自成,由此可窥到他对艺术的醉心追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其篆刻作品中,巨印居多,这实属不易。赵梅生的篆刻为他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新的境界和色彩,这正是诗为心声、字为心画、画如其人,而篆刻亦如其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