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双洎河
标签:
陈建民历史文化情感彭店镇 |
探访双洎河
陈建民
(十分感谢记得当年年纪小、故里人家、老高的新浪博客)
http://s1/mw690/001M9Cdngy72dAPBpxm40&690
http://s6/mw690/001M9Cdngy72doeXHzTa5&690
北宋时为丰富蔡河水量以资漕运,自长葛县东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两县北东汇蔡河。元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时又名双洎河。“双洎河河床高,与黄河相似,易泛滥,故又被称为‘小黄河’。
这一天,他把风后、歧伯、力牧等老臣叫到一块说:“咱们都是土埋住脖子的人了,体力、精力都不行了,得选拔接替的人哪!”众大臣也都有这种想法。
岐伯说:“你身边有二十五个儿子,挑选一个好的就行了。”
力牧也说:“你终日为众人费心操劳,功高如山,恩深似海,创下大业,选个孩子接任王位,是合乎情理的事,你就挑选一个吧。”
黄帝说:“老子有了功业,不等于儿子有功业。为了保住这千秋功业,咱们就得把这天下交给有本事的人,要找到真有本事的人,就得测试,就要挑选。”
于是,黄帝下令,公开张榜,天下有贤能的人都可以应试。测试分文、武、德三科。文的要求做到:限定时间,能著文百篇;武的要求做到:能握千钧弓弩,百步之外,射断高吊的丝线;最后再用一种特别的办法,测试他们的德行。谁能做到这些,谁就接替王位。
测试的日期一到,从四面八方来的人成千上万。黄帝、风后、歧伯等亲自监试。演武场上,英雄汇聚,奇才辈出。有的是刀、枪、剑、戟、弓、弩、梭、缥,样样精通;有的是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可惜的是,文的只会文,武的只会武。为了不埋没人才,黄帝一个个都详细记录下来,根据他们的能力,准备加以分封。
整整测试了十天,从千百人中选得只剩下百十个,百十个中又剩下十几个,最后只剩下两个,都是黄帝的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论文,两个人三日之内都能著文百篇,内容不重;论武,百步之外,能连着射断三根悬空的丝线。为了比个高低,又给他们增加了几个科目,可是经过一番刀枪对打,棍棒拚搏,仍然不分上下。
在场观看的人都不住地叫好,也都议论着,两人本事一样大,到底应该让谁接替王位呢?大家商量后,把他俩交给黄帝,以最后测试他俩的德行,哪个占了上风,就让哪个占主位。
黄帝把玄嚣和昌意叫来,每人交给他一个珍藏多年的宝葫芦,说:“这是两个宝葫芦,只要一打开,就能流出三丈宽、一丈深的一股水来,一直流二百里才能流干。从嵩山南坡到东边的颍水是三百里远,你们每人拿一个葫芦,从嵩山脚下放出水来,水量不准减少,看谁能让这二百里的水量流三百里那么远,谁就接替王位。”
http://s14/mw690/001M9Cdngy72dB4SLUNad&690
玄嚣和昌意都是很有心计的人,谁也不肯示弱,都暗下决心,非让这葫芦里的水流到颍水不可。他们二人都带着葫芦来到嵩山脚下,一个站在山崖南边,一个站在北边,各自把葫芦打开,放出水来,只见那清凌凌的水从山坡上飞流直下,就像两条大河,滚滚往东流去。这两股水穿峡谷,越平地,只流了二百里就干涸了。他俩都焦急地抱着葫芦摇了几摇,还是不见一滴水。没办法,只得按照黄帝交代的秘诀,又把水收到葫芦里,再次试验。一次、两次、三次……一日之内试了几十次,仍和头几回一样,流不到地方就干了。晚上,他们躺在床上想:长这么大,无论跟谁较量,还不曾失败过,再大的困难,没有难倒过,今天,竟然让这葫芦难住了。可是父亲大人明明交代,只要掌握要领,这两个能容下二百里水量的葫芦定能流三百里路程。这要领到底在哪里呢?这一夜,他们俩谁也没有睡好觉。
两天过去了,他们仍没有成功。
第三天清早,玄嚣高高兴兴地来找昌意,他说:“弟弟,我想出一个妙法,一试准成。”昌意想,既然你一试准成,怎么还会对我说呢?就问:“哥哥,你有什么办法?”
玄嚣说:“你可记得,父亲大人曾说过,只要掌握要领,这两个能容下二百里水量的葫芦能流三百里远。这要领还在两个葫芦上。你想一个葫芦单独能流二百里,要是两个葫芦合到一块儿,就是四百里。既然能流四百里,从嵩山脚下到颍水才三百里,何愁流不到呢?”
昌意一听,恍然大悟,伸手抱住哥哥连声说:“妙!真妙!”
当即,兄弟二人便一齐上山,同时打开葫芦,水流有百十里路,两股便汇流在一起,直入颍河,颍河水量骤时增大,向东流去,从此后永不枯竭。
玄嚣、昌意兄弟二人,这才把黄帝和众前辈请来。黄帝和臣僚们一看,都高兴地连声称赞:“好!好!真是后生有为。” 黄帝又把他俩叫到一块儿说:“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两股水汇流一处,水量就越来越大,永不枯竭;两股水一分开,就没多大劲了。百条江河能汇成大海。这和治国一样,人心不齐,百事无成;万众一心,上下一致,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你们弟兄二人,无论谁接替王位都要带领百姓,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
玄嚣和昌意听了父亲的教诲,互相谦让。最后昌意说:“这是哥哥先出的主意,应该由他接替父亲的王位。”玄嚣说弟弟年轻能干,还是让弟弟干吧!两个人让了半晌,黄帝看他们都有诚意,就说让玄嚣接王位,昌意辅佐,共商国家大事。
传说,黄帝把玄嚣葫芦里流出的那段河叫溱水,把昌意葫芦里流出的那段河叫洧水,两河汇流后叫“双洎河”。
http://s13/mw690/001M9Cdngy72dBxai725c&690
http://s3/mw690/001M9Cdngy72doMAD3c82&690
上图说明:洧水南行约一公里,从西南向东北行的沟壕水,适得洧水方向被迫向东流去。这里正应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描写。“洧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案近刻脱县字。”
http://s1/mw690/001M9Cdngy72doWAZGM10&690
http://s2/mw690/001M9Cdngy72dt50Xolc1&690
上图说明:洧水“又南流一公里,就是洧水上面的第二座大桥,这里是新郑市通向许昌市和禹州市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桥头堡。
http://s11/mw690/001M9Cdngy72dtg7DMCca&690
上图说明:小船也时而划来,时而划去,船上的人儿在打捞着河中的小鱼。白鹤也飞来了。它单脚立在水中石头上,洗梳着自己洁白的羽毛。
http://s11/mw690/001M9Cdngy72dDrYPF0ea&690
上图说明: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
上图说明:我顺水而下,来到鄢陵县境内。
http://s10/mw690/001M9Cdngy72dQeU4qJ69&690
上图介绍: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下辖11镇1乡,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诗经》中那互表爱情的兰草与芍药,是我们鄢陵最早花卉的代表,那古老的溱洧之水,孕育了鄢陵花卉的灵气,奠定了鄢陵花卉甲天下的基础。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鄢陵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鄢陵县花卉苗木种植种植面积达60万亩。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原花木第一县等荣誉称号。目前已举办15届国家级花木交易博览会。
http://s7/mw690/001M9Cdngy72dv9wP6636&690
上图说明:鄢陵县彭店镇境内的双洎河大桥,位于S219省道,是开封通往许昌的重要道路。
http://s10/mw690/001M9Cdngy72dvhVJAB39&690
http://s16/mw690/001M9Cdngy72dvkbUQLef&690
上图说明:彭店镇境内的双洎河大闸,1961年5月建成,2008年对桥梁进行了修缮。
http://s15/mw690/001M9Cdngy72dvrLC462e&690
上图说明:大闸上的字体清晰可辨:节制水位,发展交通,综合利用,为工农业生产服务,1961年5月。
http://s12/mw690/001M9Cdngy72dwu4zjl3b&690
上图说明:目前,双洎河河水清冽,村民们沿袭着年复一年的在河边洗衣的习惯。
http://s6/mw690/001M9Cdngy72dvH2UwBc5&690
http://s4/mw690/001M9Cdngy72dvHi9Ojd3&690
上图说明:大闸上的文字和花窗。
http://s7/mw690/001M9Cdngy72dvNpnj8a6&690
上图说明:鄢陵县双洎河管理所,共有6名工作人员,县水务局编制,在双洎河大闸北邻,是双洎河官方管理部门。
http://s12/mw690/001M9Cdngy72dvXpIuf4b&690
上图说明:沿双洎河向东走,来到彭店镇赵家村。
“雨飞新绿嫩,风动野花香。赤玉妆盈树,红珠摘满筐。鄢陵樱桃栽培历史悠久,享誉四方,而其中又以彭店镇赵家村的“中原早熟大樱桃”最为著名。赵家樱桃沟位于鄢陵县彭店镇赵家村,东距S219省道0.5公里,总面积2500亩,是许昌市生态旅游主要景点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唐,至明朝,盛于清,后随时代变迁而几经兴衰,但其栽培技术却得以承传和发扬。赵家樱桃得誉于独特的土壤与水质条件而品质上乘,具有早熟、个大、味美、色艳等特点,明清时代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1914年,赵家樱桃干作为土特产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会,1999年,又成为昆明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参赛果树类唯一获奖产品。赵家樱桃不仅因其营养丰富而被视为“果中珍品”,而且因其基地紧依回还曲折,流水潺潺的双洎河和文化底蕴丰富,历史典故众多的鄢国古城遗址而独具旅游开发价值。
http://s11/mw690/001M9Cdngy72dAKHfse5a&690
上图说明:赵家樱桃
http://s14/mw690/001M9Cdngy72dwH5HjL3d&690
上图说明:在双洎河南邻,我来到位于彭店镇古城村的鄢国故城遗址,标志碑上还是省级的,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还没有更新标志碑。是西周时期的遗址。
据《国语》等书记载:“鄢为妘姓之国,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为妘姓,封于郐,在封郐的同时,别封十邑。即:郐、虢、鄢、蔽、补、丹、依、茅、历、华。这里的鄢,即古鄢国。从古鄢城遗址断壁上发现有大量窖穴,陶片以及出土的石铲、石斧、兽骨等大量遗物,证明是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属大汶口文化,证实古鄢城在五千年前已为人类所聚居。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鄢陵属韩国。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在复置颍川郡的同时,正式设置鄢陵为县,属豫州颍川郡。东汉前期,在黄河第二次大徙之后,即公元69年以后,因古鄢城被水冲毁,始移县治于今城。
内城在外城北部,呈正方形,东西约148米,南北约184米,内城城墙大部保存,内城墙高一般为5米,下宽6米左右。在古城内东南角(即前步村西侧)发现文化遗址一处,文化层堆积厚1米左右,并出土了素面灰陶罐,绳纹陶盆以及附加堆纹陶器残片等。此外,在古城南墙外及内城附近又发现较多的绳纹板瓦、筒瓦片等。古鄢城因历遭损毁,现仅存城墙遗址断续残留。为加强此古遗址的保护,1982年鄢陵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3/mw690/001M9Cdngy72dx9wNpq9c&690
上图说明:我继续东进,来到扶沟县境内。只见这里豁然开朗,岸边绿草茵茵,秀色可餐,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经过溱水洧水后,曾写道:“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感叹世风不古。如今,双洎河岸边,水草丰美,蛱蝶翩翩。不知这成双成对的蝴蝶,就是当年互相赠送兰花芍药花表达爱慕之情的青年男女的化身?
http://s14/mw690/001M9Cdngy72dxBtRHTfd&690
上图说明:正如清人杜之丛咏双洎河诗所说:“夹岸花容照,迎人鸟语喈”,双洎河边,有无数开着白色小花的草儿,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儿?绿草白花,绿树成荫,十分幽静。确实是青年男女幽会的绝好去处。可惜正是农忙季节,一个幽会的也没有!有的只是缓缓清流,悠悠河风,淡淡花香,翩翩蛱蝶,风光旖旎。
http://s6/mw690/001M9Cdngy72dy4YYMR25&690
上图说明:无意中,拍到了林中的一对小鸟,左边的一只是水鹳子,右边的一只是花喜鹊。他们好像也徜徉在景色引人的双洎河畔,嬉戏追逐着。
http://s3/mw690/001M9Cdngy72dys96rE42&690
上图说明:河边林子外边湿地上,栖息着十几只悠闲白鹭。但镜头还没有对着它们,一下子全飞起来了。只有三只翩翩白鹭飞进了镜头,可惜远了一点。清人温玉如《洎水夜月》一诗里说:“乌鸦林外星千点,白鹭滩头玉一丛。”诗里的“乌鸦林”指的是双洎河北岸的扶沟县曹里乡老鸦林村。白鹭滩不知指的何处,大概说的就是这一带吧。
http://s9/mw690/001M9Cdngy72dywThEc48&690
上图说明:绿草丛里,是双洎河北岸上街村一位老农放牧的鹅群。老汉说,他的鹅群有好几百只,吃的是河里草中的鱼虾野草,绝对是绿色环保的!
http://s5/mw690/001M9Cdngy72dzIMViA84&690
上图说明: 这里是鄢陵、扶沟两县的交界处,双洎河就是从这里进入扶沟县境的。对着河流的上游鄢陵县境,拍了一张。图中的几个白点,是几只蝴蝶。
http://s9/mw690/001M9Cdngy72dzPt64M68&690
上图说明:通向扶沟境内的双洎河河堤。河堤的右边,是扶沟县韭园镇的孟亭村。据说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曾在这里建有读书亭而得名。恐怕有点牵强附会。因为汉代扶沟“七乡十二亭”中,就有“孟亭”之名了。明朝晚期,这个村里出了个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刘泽深,是个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人物。
http://s11/mw690/001M9Cdngy72dzU9wXE0a&690
上图说明:通向鄢陵境内的河堤。河堤左边的下面,是鄢陵县马坊乡姚家村朱家自然村。
http://s5/mw690/001M9Cdngy72dzZsqXya4&690
上图说明:这是位于双洎河北岸的黄泛区农业示范场,即原来的扶沟县邹家马场。
欢迎光临陈建民1234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6276888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