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1048f6dt812f6636e693&690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在办红白事时,请来歌舞团,给办事的东家添些喜气,摆些阔气,挣个脸面。这些歌舞其实是草台班子,没经过正规训练,节目从头到尾是黄色笑话和挑逗性动作,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现场的观众,如果只是年轻人爱起哄也就罢了,更多的是妇女儿童,而且妇女们(老少都有)也似乎乐于接受上面的挑逗性言语和动作,大家都是乐哈哈的,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孩子们就在那些“演员”们表演的舞台边游玩,更
多的是就趴在舞台上全神贯注地看那些演员的表演,即使那些过分情节和黄色的言语,家长似乎也不过分管孩子,孩子们也是笑哈哈的。台上,几个化着浓妆穿着暴露的女演员伴随着杂乱的音响在台上尽情表演,而台下一群年轻的小伙则不时吹着口哨在起哄,更有甚者竟冲上台去和女演员们勾肩搭背地搂抱在一起。连管事的都制止不了,如果主家出的钱少则更闹腾的厉害,直到办完事才拿钱走人。
对这些演出,不少村民对此却津津乐道,一些老年人则无奈地摇头,可怜的是那些还不太懂事的学生和孩子,如此耳濡目染我不知道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村里的人说方圆这一带都是请这个班子,在当地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据说像这样低俗的演出不仅仅出现在农村的丧事上,在一些村镇的庙会上也大有泛滥之势。
低俗文化在农村之所以蔓延入侵,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村长期以来的封建迷信思想还很顽固,仍存在着“轻养厚葬”的习俗。二是随着农村逐渐富裕、物质条件大大提高以后其相应的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跟上,加之鉴别能力差,审美意识模糊,不能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三是非法从事低俗文化表演的草台子、野班子之所以“看好”农村这一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对于城市,在农村,有关部门对非法演出行为的监管较为松懈,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长时间的监管空白。时间一长基本处于监管的盲点。四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农村滋生,各种腐化堕落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使低俗表在农村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五是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导致农村的文化活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从而让低俗文化有了可乘之机。
毋庸置疑,目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大下降,但遗憾的是,在全国各地正轰烈轰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今天,农民操办红白喜事竟然盛行低俗文化,其本质是破坏社会风气,破坏传统,对生者是讥讽,对死者是亵渎。建设新农村不能忘记了文明这个灵魂。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和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方面,应当抓好这几项工作: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兴建一些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给当地群众提供一个文化娱乐的场所和设施,这是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有基本的文化设施保障,群众才不会心灵空虚,寻觅低级趣味;其次,政府要提倡多元化的文化氛围,鼓励群众进行文化创新,适当地进行高尚文化的引导,只有激发起了群众的创作兴趣,他们才可能远离低级趣味,同时,多元化的争论才有利于群众去伪存真、分辨美丑,适当的文化引导也利于群众提高境界;最后,政府对于假借文化娱乐形式出现的违法犯罪现象要坚决进行打击,只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打击,才能清除污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要整合当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文化部门要组织、引导、带动群众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经常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到农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民能享受到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好的节目鼓舞人、教育人,坏的节目腐蚀人、毁灭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低俗文化入侵农村和我们倡导的新农村建设更是格格不入,眼下,农村庙会又已兴起,抓紧清除这种文化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厉打击农村低俗文化,还农村一片洁净的天空。
加载中,请稍候......